第三百二十三章 准备过年(3 / 4)
着胶皮裤,裤脚沾着冰碴,手里拿着捞鱼的网兜,喊得嗓子都哑了:“新鲜的黄河鲤鱼!十块钱三斤!过年吃鱼,年年有余啊!”
邢成义想起汐汐也能喝点鱼汤,就对老王说:“给我捞条两斤左右的,要活的。”老王网兜一伸,捞起一条蹦跳的鲤鱼,鱼尾巴“啪嗒”拍着水面,溅了他一裤腿水。“二斤一两,算你二斤!”老王把鱼往秤上一放,然后拿起刀,“噗”地一下敲在鱼头,接着刮鳞、开膛,动作麻利得很,没一会儿就把鱼处理干净,装在塑料袋里递过来:“回家现炖,汤白得很!”
荣玉东看得眼馋,也买了条三斤多的鲤鱼:“我爹爱吃炸鱼块,这条够咱全家吃两顿的!”史建涛则蹲在旁边的小盆前,挑了些小鲫鱼:“我娘说小鲫鱼熬汤鲜,给我妹补补身子,她明年要高考。”几人拎着肉和鱼,手里的袋子又沉了几分,邢父边走边盘算:“中午回家就炖五花肉,再熬个鲫鱼汤,让红梅和汐汐也尝尝鲜。”
三、炸货干货满口香
往前走几步,炸货摊的香味就飘过来了,勾得人直咽口水。摊主是对中年夫妻,男人站在煤炉前,手里拿着长筷子,在油锅里翻着炸耦合;女人则在旁边擀面皮,案板上摆着调好的肉馅,旁边的竹筐里,装满了裹好面糊的耦合、丸子和带鱼。
油锅“滋滋”响着,金黄的耦合在油里翻滚,表面起了一层酥脆的壳,捞出来放在铁丝架上沥油时,油滴落在煤炉里,“噼啪”响着,香味更浓了。“刚出锅的炸耦合!五块钱一斤!”女人笑着招呼,手里的面皮擀得又圆又薄。
邢父停下脚步,对女人说:“给我称二斤耦合,再称二斤炸丸子。”女人赶紧用油纸包好,递过来时还冒着热气:“趁热吃才香,凉了放锅里馏馏,或者烩在汤里,都好吃!”邢成义忍不住捏了个丸子塞进嘴里,外酥里嫩,肉香混着葱花的香味,瞬间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以前过年,娘总会炸一大筐丸子,他和小伙伴们围着灶台,趁娘不注意就偷拿两个,吃得满嘴油。
炸货摊旁边是干货摊,竹筐一排排摆着,里面装满了花生、瓜子、核桃和红枣,每样都晒得干干爽爽,透着新鲜的香气。摊主是个老太太,戴着蓝布头巾,手里拿着个小簸箕,时不时给顾客抓点样品尝尝。“花生是自己家种的,没打农药!”老太太抓了把花生递给邢成义,“你尝尝,脆得很!”
邢成义剥开一颗,仁儿又大又饱满,确实香脆。“给我称五斤花生,三斤瓜子,再来二斤红枣。”他说着,指了指旁边的核桃,“核桃也来二斤,给汐汐磨核桃粉吃。”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用秤仔细称好,装在布袋里:“红枣是XJ的,甜得很,给孩子熬粥最好。”
史建涛在旁边挑了些葡萄干和桂圆:“我娘说桂圆补气血,给我妹泡水喝。”荣玉东则抓了把瓜子塞进嘴里,边嗑边说:“我得多买两斤瓜子,过年家里来客人,得有零嘴招待。”几人拎着炸货和干货,手里的袋子快拎不下了,邢成义把装红枣的布袋往胳膊上一挎,笑着说:“这才像过年的样子,满满当当的。”
四、杂耍吆喝添热闹
往集中心走,人越来越多,连路边都挤满了摊位,卖糖葫芦的、捏面人的、耍杂耍的,吆喝声、笑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一锅沸腾的水。
卖糖葫芦的老汉扛着个草靶子,上面插满了红彤彤的糖葫芦,糖衣在阳光下闪着亮,引得孩子们围着转。“糖葫芦!酸甜可口!一块钱一串!”老汉吆喝着,手里还拿着一串递给旁边的小孩,小孩咬了一口,糖衣“咔嚓”响着,笑得眼睛都弯了。邢成义想起汐汐,虽然她还不能吃糖,但看着这红彤彤的糖葫芦,心里也甜滋滋的,就对老汉说:“给我来两串,我带回家给孩子看看。”
不远处,捏面人的老师傅正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捏着彩色的面团,没一会儿就捏出个孙悟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