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准备过年(2 / 4)
肉!”转头看,荣玉东正扛着个空布袋子往这边跑,棉鞋踩在结了薄冰的土路上,发出“咯吱”的轻响。
史建涛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后面赶上来,车把上挂着两个布袋,车后座绑着小竹篮——那是给他娘捎油条用的。“叔,成义哥,先去买对联吧?集西头写对联的老李,去晚了好字儿就被挑完了。”他停下车,指了指街尾,那里已飘起几缕红纸的影子,在晨雾里透着喜劲儿。邢父点点头,攥了攥手里的旱烟袋:“中,先买对联,再割肉,年三十的饺子馅可不能少。”
一、红绸红纸映年红
集西头的对联摊前,早围了一圈人。写对联的老李是退休教师,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面前的木板上摊着半张大红纸,手里的大白云笔蘸着金粉墨,“唰唰”几下就写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笔锋遒劲,金粉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旁边的小孙子赶紧用竹竿挑起写好的对联,晾在身后的绳子上,风一吹,红纸轻轻晃,引得围观人连连称赞。
“老李,给我写副大门的对联,要长点的!”邢父挤到前面,掏出旱烟递给老李。老李接过烟夹在耳朵上,笑着打量邢成义:“老邢,今年添了孙女,得多写副‘添丁进口’的喜联啊!”邢成义赶紧接话:“李叔,再给我饭馆写副,要生意兴隆的,字儿大点,显眼!”老李点点头,从纸堆里抽出两张宽红纸,裁得整整齐齐:“饭馆的对联得大气,我给你写‘味美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咋样?”邢成义凑过去看,墨香混着纸香,心里踏实:“好!就这个,听着就有食欲!”
荣玉东在旁边挑福字,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烫金的、手写的,还有印着胖娃娃抱鲤鱼的。“我要这个倒着的!”他拿起一张红纸福字,上面的“福”字倒过来,旁边印着“福到我家”四个小字,“我家大门小,贴这个正好,我娘肯定喜欢。”史建涛则选了几张方形小红纸,上面印着“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叠好放进布袋:“贴在厨房和粮仓上,老规矩,处处都得有个吉利劲儿。”
等对联晾透,老李用草绳把对联、福字捆成一捆,还多塞了两张窗花:“给孩子贴窗户上,亮堂!”邢父摸出十块钱递过去,老李却摆手:“成义开饭馆是好事,这窗花算我送的,祝他生意兴隆!”推让半天,邢父还是把钱塞给老李的小孙子,才拉着众人往下个摊位走,手里的红纸捆晃着,像揣了团红火的年景。
二、肉摊鱼市闹哄哄
刚离开对联摊,就听见前面传来“砰砰”的剁肉声,混着人群的吆喝,格外热闹。集中间的肉摊前排着长队,案台上摆着半扇猪肉,油光锃亮的,猪皮上还沾着没擦净的血珠,肉案子底下的铁盆里,装着刚剔下来的骨头,引得几只狗在旁边打转。
摊主是个红脸膛的汉子,手里的菜刀又大又沉,剁在骨头缝里“咔咔”响,嘴里还不停招呼:“后腿肉包饺子,五花肉炖粉条,要哪块说!”邢父挤到摊前,指着案台上肥嘟嘟的五花肉:“给我割五斤,要带皮的,肥点没关系,炖肉香!”摊主放下菜刀,用铁钩子勾住五花肉,往秤上一挂:“五斤二两,算你五斤,都是老熟人,不差那二两。”说着,他拿起刀把肉切成大块,用牛皮纸包好,再套上塑料袋,递过来时还冒着热乎气:“回家先焯水,放两块姜,去去腥味。”
邢成义盯着旁边的排骨,对摊主说:“叔,给我来三斤肋排,红梅带孩子辛苦,炖汤给她补补。”摊主笑着打趣:“成义现在是疼媳妇的好汉子!”他挑了一捆肥瘦相间的肋排,称好后还帮着剁成小块:“肋排炖玉米最好吃,集东头有卖黏玉米的,去买几根,甜得很。”
肉摊旁边就是鱼市,几个大铁盆并排摆在地上,里面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鲤鱼,水“哗哗”地从盆里溢出来,溅在地上结了层薄冰,踩上去“吱呀”响。卖鱼的老王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