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鹤童颜凭调养松鹤延年靠医方(1 / 6)
鹤童颜凭调养,松鹤延年靠医方
终南山的晨露在“颐年苑”
的青石板上凝成珠链,每颗露珠里都映着一位老者的身影。
东边的太极场中,白老妪们的云手如流水绕石,袖口扫过处,草叶上的露珠簌簌滚落,在晨光中划出七彩弧线;西侧的药茶亭里,老秀才们捧着青瓷碗,茶雾氤氲中,《黄帝内经》的诵读声与山雀的啾鸣交织,“恬惔虚无”
的字句竟让亭柱上的楹联微微颤动——那是墨家工匠用“响木”
所制,能随声浪显露出《备城门》篇的养生口诀。
灵枢指尖的第七针突然泛起银光,针尾的“卍”
字缺口与苑中老梅树的年轮纹路完全吻合。
树影投射在地上,化作《难经》“七十七难”
的针刺图,图中“足三里”
的位置,恰好长着一株墨家传下的“续断草”
,叶片的数量正随着老者的呼吸增减:吸气时舒展为七片,呼气时收拢成五片,暗合《素问》“五运六气”
之数。
“这草是祖父临终前种下的,”
墨羽突然开口,青铜矩尺在草叶间丈量,“他说墨家的‘续断术’不仅能接骨,更能续接老年人衰退的气血,就像这草叶的开合,本是顺应天地节律的生机。”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素问讲道家的“阴阳鱼”
玉佩放在老妪腕间,玉佩的温度随脉象变化——脉浮则热如炭火,脉沉则凉若寒冰。
“这是墨家工匠按‘热胀冷缩’原理打造的‘脉诊佩’,比医者的指尖更能精准感知‘迟数浮沉’。”
她轻轻转动玉佩,阴阳鱼的眼瞳突然弹出两根微型金针,在“太冲穴”
上方悬停,“您看这玉佩的青纹,已从‘肾水’色转为‘肝木’色,说明昨日教您的‘嘘字诀’起了作用。”
老妪的银突然泛起光泽,间别着的“枸杞簪”
是墨家“机关簪”
,簪头的枸杞造型会随气血盛衰开合,此刻正吐出一缕药香,与亭中茶雾相融,化作“延年”
二字。
墨羽调试的“五禽戏木人”
突然出异响。
木人“熊形”
的关节处冒出青烟,烟中浮现出墨家《备城门》篇的“养老营”
图纸:每间营房都按《黄帝内经》“背为阳,腹为阴”
设计,朝南的窗户对应“督脉”
,窗棂的间距恰好是“一夫”
(古尺五寸);朝北的暖炕对应“任脉”
,炕砖的排列暗合“十二经筋”
走向。
“您看这木人的轴承,”
少年用青铜矩尺测量“猿形”
的屈伸角度,“完全符合《庄子?刻意》‘熊经鸟申’的弧度,墨家工匠在轴芯加了‘续断膏’,是用阿胶、杜仲按‘七三配比’熬制的,比寻常润滑油更能养护关节。”
可当他想用尺身固定木人的“鹿形”
姿势时,木人却被一位白老者的太极推手弹开,老者袖口露出半截《黄庭经》帛书,“道在蝼蚁,何必拘泥于尺寸?你看那山间野鹿,何曾按规矩奔跑?”
灵枢的声音突然化作古钟的回响,周身浮现出《灵枢经》的竹简虚影:“墨家子弟可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深意?”
他抬手示意老者演示“八段锦”
的“双手托天理三焦”
,老者的指尖离地面恰好三尺三寸,与《考工记》“人长八尺,胸围四尺”
的标准比例分毫不差。
“这位老丈年轻时是墨家‘木鸢’工匠,晚年患‘肩凝症’,用‘机关臂’辅助锻炼,如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