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谶语血月狼王出(1 / 3)
听见吆喝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阿嫲走出帐篷:“喂,年轻人,你是卖刀的?”
“赊刀的,您可以拿着先用,不用给钱。”
老阿嫲会点汉话,卢生也会点党项话,两个人混杂着,倒也能听懂。
“还有这种好事?白送的?”
“也不是白送,是赊刀!
您先用,不给钱,过段时间我再来,不好用,您就把刀还给我。
您要是觉得好用,您就把刀留下,再给钱,也可以换药材。”
“换药材?换什么药材?”
“就那‘冬虫夏草’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土里面是虫,上面长个小尾巴,我家牛还喜欢扒拉出来吃。”
“对,就那个东西,二十条就可以抵一把刀。
还有’馒头花‘,连根一起挖起来晒干,一背篓就可以抵一把刀。”
“馒头花“是不是那个牛羊吃了会死的毒草?”
“对对对,那个也是药材,汉人叫’狼毒‘。”
卢生从兜里拿出一根刚采的川贝草:“这个也可以,五十个这个‘头头’,也可以抵一把刀。
你平时放牛的时候,你看见就收起来,我保证给你换钱,你不要铜钱的话,我给你换羊皮,一把刀抵一张羊皮。”
“那行,你把刀给我留下,对了,你什么时候来取?”
按套路,卢生就得留下一个谶言了,这才是赊刀的精髓。
宋朝的时候,就有赊刀人记载,当时称为:“卜卖”
,传说是鬼谷子传人,他们以此方式行走江湖,能“一言定未来”
。
后来最出名的谶言是:“猪过千、牛过万,娶个媳妇十八万”
……看来也都实现了……
黄粱梦里,还出现过赊刀人,一个南方小村,赊出去二十多把菜刀,赊刀人的谶言是:“等这里的所有人,有门不让出,有路不让走的时候,我再来取刀钱。”
那村人都不信,他们活了一辈子,还没有遇到这么离奇的情况,十分自信:“那估计,这辈子你都取不回刀钱喽,要是真有那天,我双倍给你刀钱。”
赊刀人莞尔一笑,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真的有那么一段时间,门也出不了,路也不让走……
等“那事”
平息之后……赊刀人果然登门,那村的人,出了三倍刀钱,乖乖把赊刀人送走了。
(当然!
这只是瞎编的故事而已,……而已哦!
)
卢生看着老阿嫲,也编出了自己谶言:“等’血月现,狼王出‘,一张羊皮能换二两银子的时候,我再来取刀。”
“血月现,狼王出?”
老阿嫲对前半句比较在意,她狐疑的看着卢生,觉得这小子神叨叨的。
这“血月”
通常伴随“月全食”
出现,当光线被彻底挡住,红光衍射较强,月亮就会出现泛红的光。
天圣五年秋,有两次“月全食”
呢,总能见着的。
见老阿嫲有些恐惧,卢生就先笑道:“老阿嫲别害怕,我这不是还有后半句嘛:羊皮涨到能换二两银子再说。”
烽燧堡里如今的物价,一张羊皮大约能换一两银子,党项人不喜欢换铜钱,但是很喜欢银配饰,直接把财富穿戴在身上,又能显摆,又能随时看着。
老阿嫲心里盘算:如果羊皮涨价了,她的财产也就多了,到时候多给这小子一些羊皮,也不打紧。
何况还可以去采药,这可是又多了一条财路。
“行,这买卖能做!”
卢生临走神秘兮兮的交代一句:“到时候,你们要是遇到不顺,也可以提前把药材送到烽燧堡去,可保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