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往生 第八百章 快迭代(中)(2 / 4)

加入书签

判标准。

    在两天前的“面试”中,他说自己“幻想”出一种“火神蚁域种外”,这当然是假的。

    可生活在地球上的畸变种“火神蚁”,却是实实在在的。罗南毫无疑问是地球本地时空研究“火神蚁”的专家,毕竟没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条件,几乎垄断了自2096年年尾之后,春城西南火山区几乎所有的“火神蚁”产出

    ;通过血焰教团和血魂寺架构,最大限度攫取“火神蚁”种群及周边熔岩区域的能量;并全球监控、调动“火神蚁”,完成各种任务。

    另外,吴珺的分布式项目,早年间也曾将“火神蚁”作为研究对象,有不少成果。

    所以罗南对以“蚁后”为轴心的“火神蚁社会”,以及对应的群体意识架构,都非常了解。

    这并不是简单的生物学上的研究,而是就像蓝镞教授曾说的那样,是以“构形化思维”进行的解析,得到的自然也大都是构形、范式方面的成果。

    应用在“僵尸蚁”,嗯,现在是叫“火神系列”的“蚁型侦察兵”这里,竟也颇为合适。尤其是罗南放弃“切分仪”,用局限于一域的“蚁穴”作为规则环境,以有序分布在“蚁穴”及周边区域的独特信息素影响规定“火神-2型”生存模式,推动半僵尸化的

    蚁群跃升——这条思路,竟然让他走通了。

    “蚁穴”就是“蚁后”,里面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蚁后”来主导蚁群的社会结构,却有罗南为它们设置的规则,催动它们持续运转。“僵尸蚁”越来越名不符实,火狱暴君的辐射磁化材料,似乎极大刺激了红蚁的生存本能,使这种小东西,与“啮空菌”的寄生菌丝形成了艰难的共存,且在罗南等

    人的定向调节下,趋向于某种平衡。虽然到目前为止,“火神-2型”与“火神蚁”相去甚远,并不能离开“蚁穴”太远距离、太长时间,否则会离群独走,失去联系。可这种“蚁穴”,或者按罗南的说法,

    即“虚拟蚁后”模式,却是赢得了执行处上下的极大赞赏。

    允泊校官更是直接说:“只要有这个‘蚁穴’在,研发任务就等于是基本完成了。”

    “这个,还差很多吧?”

    “难道你还真想培育出‘幻想火神蚁’……老钟,这个点位可以了。”

    允泊校官一边聊天,一边通知下潜到70公里深度的钟贺等人,让他们上浮与“三号机”会合。

    罗南本来还想继续和允泊校官讨论一下研发进程的问题,见状又闭了嘴。其实“三号机”的下潜到作业区域完全没问题,但一来考虑隐蔽性,二来则是顾虑后勤组新人的抗压能力,才让钟贺等人从50公里深度,再武装下潜20公里,放置

    好那处“蚁穴”,并近距离观察、守护,直至“安装”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