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土改舆论(1 / 2)

加入书签

六月十三日,朝廷正式下达了以江南省土改新政的诏书,由户部尚书姜曰广监督,江南省主席吕大器全权负责。

江南是士绅望族聚集的大本营,不家族声名显赫,流传百年,在大明几代为官,出了不少朝中重臣,更有甚者,从前朝便是望族。

政令真正下达之后,六部不少官员称朝廷不该与民争利,官绅一体纳粮更是置士大夫于不顾,毁大明之根基。

南京国子监的几千名生员,纷纷罢课,六部各官员也有一大半请命暂缓新政,甚至有不少官员跑到承天门伏阙。

对此,朱慈烺根本没有理会,给所有官员涨薪之后,大明的官员的只凭借薪资和绩效也可以过体面的生活。

涨薪的同时,朝廷还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官府除节假日外,每周末固定休息一天,其余每年婚假十天、病假十天、事假十天。

基本薪资之外,绩效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迟到、早退、旷工都直接影响绩效,并且规定旷工三日,便直接开除。

在承天门外伏阙的官员,此刻达到了三百多人,宫中也没派人出来弹压,当天就有各部负责考勤的官员,在黄昏时到达,拿着名册挨个记名。

伏阙的官员都道:“区区绩效,比起江山社稷,算不了什么,身为读书人,怎可被区区小钱左右,便约好第二日继续来伏阙。

朱慈烺登基之后,特意给国子监拨了不少款,现在生员们都是领着朝廷补贴,且管吃管住,生员闹事之后,食堂立即停了火,同时下达了旷课三日便逐出国子监的消息。

第二天,旷工旷课的人依旧不在少数,国子监更有生员拿朱慈烺迫害圣人后裔一事,称若是同百姓一体纳粮,读这圣贤书又有何意?

宫中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各部考勤官员依旧到场,逐一记录了名字,国子监那边同样如此,一些人更是直接称皇帝无道。

第三天,宫门外直接少了一大半人,不少官员和生员感觉事情不妙,纷纷跑回国子监读书去了,但依旧有一部分人认为朝廷不敢怎么样。

第四天,继续前来伏阙的官员直接傻了眼,本部的考勤官员直接将革职通知送到他们手中,并在一队禁军的监视下,当众收回了官袍等物件。

这些人多半是为了名声,才坚持到底了,他们觉得朝廷不敢对他们来真的,没想到皇帝对他们没打没骂,而是直接根据考勤制度革了职。

国子监那边是同样的情况,坚持到底的闹事的生员,直接在官兵的监视下,连同被褥一起被扔出了国子监。

这一天《大明月刊》紧急出了一期,专门针对新政做出解释,标题很是醒目,《谁才是大明的蛀虫?》

文章简单明了揭露了士绅和勋贵,如何将税转移到小民身上,并且如何利用不轨的手段,来兼并百姓的土地。

还讲述了几个,本来拥有几亩良田,过得不错的人家,最后却被士绅逼的倾家荡产的案例,朝廷派遣了专门的人员,在南京城中的茶馆酒肆宣传。

还有组建了宣传队,前往乡间田野宣传土地新政的好处,双管齐下,瞬间就为朝廷挽回了口碑,而士绅勋贵则是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宣传队直接了当,直接宣布要给没有田地的百姓分地,按每人十亩划分,整个江南省在籍百姓,皆可分到土地。

一时间,江南省改革的工作,马上就得到了广大的百姓的支持,士绅和勋贵却都黑了脸,就那么多地,分给百姓就意味着他们要倒大霉了。

至于地从何来,不用朱慈烺费心,内阁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现在南京城的勋贵,已经一大半进了大牢了。

拥护朱由崧和准备开门迎清军入城的官员和勋贵,在朱慈烺控制南京之后,全部都投进了大牢,听候发落。

朱慈烺登基之后,一直在忙着出征和改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