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深宅暗影贾环的孤独(1 / 4)

加入书签

荣国府的午后,总带着一种金粉浮沉般的静谧。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檀香与书卷混合的气息。

丫鬟们轻手轻脚地穿行在回廊间,连说笑都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这份世代簪缨之家的雍容。

然而,在这片繁华与秩序之下,总有些角落是阳光照不透的。

贾环,便是这样一个活在阴影里的存在。

许多人提起他,总不自觉地将一个“坏”

字贴在他身上,如同荣国府那历经风雨的青砖墙上,怎么也擦不掉的霉斑,惹人厌弃。

可若有人肯俯身,细读那字里行间的微光,便会现,那不过是个在深宅大院里,几乎未曾沾染过暖意的影子。

贾环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春日,连空气都带着海棠初绽的甜香。

他鼓足了勇气,踩着那条不知走过多少遍的抄手游廊,往探春的秋爽斋去。

路上,他反复摩挲着袖中那张叠得方正的纸,上面是他昨夜熬了半宿,偷偷写下的几诗。

他想着,姐姐是府里最有才情的姑娘,连宝玉都常来与她讨论诗词,若是她能看看,哪怕只是点点头,说一句“尚可”

,也足够他欢喜好些天了。

秋爽斋里,探春正伏在案上,对着几本账册凝神。

阳光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显得干练而明媚。

她管理着大观园的一部分事务,虽为庶出,却凭着自己的精明与才干,赢得了上下的尊重。

贾环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唤了一声:“三姐姐。”

探春抬起头,目光从他身上掠过,没有停留,又回到了账本上,语气平淡得像在询问一个寻常的仆役:“又来做什么?莫不是又惹了谁的不快?”

一句话,像兜头一盆凉水,浇灭了贾环心中那点微弱的期盼。

他攥紧了袖中的诗稿,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没……没惹事。”

他讷讷地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些,“我……写了点东西,想请姐姐看看。”

探春这才放下笔,接过那张纸,目光快地扫过。

贾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姐姐的表情。

然而,探春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她将诗稿递还给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训诫:“文辞是有些进益,但环儿,你该先把心思用在正途上。

多读些圣贤书,学着立身持正,别总学……别总学些小家子气,斤斤计较。”

那未尽之语,他们都懂——“别总学你娘那般计较”

贾环的脸瞬间涨红了,一种混合着羞耻和委屈的情绪在他胸腔里冲撞。

他飞快地收回诗稿,低下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秋爽斋。

那几张轻飘飘的纸,此刻却重得让他抬不起手。

廊下的风穿过,带着丫鬟们隐约的嬉笑声,在他听来,都像是在嘲笑他——“瞧,连亲姐姐都不待见他。”

脂砚斋曾批探春“敏于庶务,亦困于庶出”

,这短短几字,道尽了探春的无奈与挣扎。

她身为庶女,生母赵姨娘又是那般不堪,她只能拼命地用才华和能力来洗刷身上的烙印,急切地想要挣脱“赵姨娘之子弟”

这重身份。

她对贾环,并非全无姐弟之情,但那感情里,掺杂了太多的“恨铁不成钢”

和生怕被牵连、被看低的恐惧。

这份恐惧,在她和贾环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却坚韧无比的软墙。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贾环最可怜的,是连血脉相连的姐姐都不能给他半分庇护,反倒要为了自证清白,刻意和他划清界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