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荆棘王冠 贾母为何独荐探春于南安太妃(1 / 2)

加入书签

南安太妃的到访,像一阵裹挟着边关风沙的暗流,悄然涌入雕梁画栋的荣国府。

明面上是贵戚走动,谈笑风生,暗地里,那关乎“和亲”

的沉重使命,已如寒刃悬顶。

贾府,这座早已蛀空内囊的华厦,在皇权的威压与国事的“体面”

面前,毫无抗拒之力。

它必须献上一个女儿。

当贾母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扫过堂下如花的孙女们,最终定格在探春身上,平静地道出“探丫头出来见见太妃”

时,无数读者为之扼腕——老太太,你为何偏偏选中了她?难道这位素有“敏探春”

之称的三姑娘,竟不得祖母半分疼惜?

彼时局面,是赤裸裸的“舍车保帅”

边疆烽烟,朝廷需勋贵之女远嫁“和亲”

,以结异邦之好。

那“为国分忧”

的冠冕之下,是远赴苦寒、习俗迥异、前途未卜的深渊。

贾府衰相已露,无力回绝,只能在有限的“资源”

中,挑出一个最能“担此重任”

的。

迎春?这位“二木头”

性子绵软如絮,连府中刁奴都能随意欺辱。

若置其于虎狼环伺的异邦宫廷,无异于羊入狼群,自身难保,更遑论“分忧”

?她连自己的命运都攥不住。

惜春?小小年纪已冷眼观世,心中只存画笔与佛龛的清净。

让她去周旋繁复的宫廷礼仪、应付全然陌生的异族规矩?恐怕即刻便要青灯古佛,断然“撂挑子”

,徒增事端与笑柄。

黛玉?那是贾母心尖上的外孙女,是逝去爱女留下的唯一骨血。

她病骨支离,弱不胜衣。

莫说和亲,便是日常稍有风吹草动,老太太都要心疼不已。

推她出去?那是剜老太太的心头肉,绝无可能。

宝钗?纵是亲戚中拔尖的“山中高士”

,终究姓薛。

若将“客居”

的薛家女儿推出去顶缸,贾府立时便会背上“刻薄寡恩”

、“牺牲姻亲以求自保”

的恶名,在勋贵圈中彻底失格。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

,剩下的探春,便成了唯一的“可能”

,更是贾母心中那个最“合适”

的最优解。

探春模样俊秀,气度不凡,是贾府小姐中少有的“带刺玫瑰”

她管家理事时展现的雷霆手段、周密心思,连凤辣子都需避其锋芒。

大观园在她手中井井有条,这份干练,是远嫁异邦安身立命的硬通货。

泼辣果敢的胆识:抄检大观园,满园噤若寒蝉,唯她挺身而出,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王善保家的脸上,打得是刁奴气焰,更打得是贾府颓靡中的一丝刚烈。

这份在深闺中罕见的泼辣与胆魄,正是异域生存最稀缺的铠甲——她有能力自保,甚至可能在险境中为贾府挣得一丝遥远的体面。

能扛事”

的器重:若说贾母不疼探春,实是错看了老太太的深心。

她早早让探春协理家务,默许其改革弊政,见识世面,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深沉的器重与栽培?大家族之“疼”

,分两种:承平岁月,护佑娇弱;大厦将倾,则倚重栋梁。

探春,正是贾母在风雨飘摇之际,唯一能指望“扛事”

的孙辈。

推荐她,是无奈,更是对她能力价值的最高认可与最残酷的托付。

庶出身份的“安全牌”

: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嫡庶分明的贾府,她的身份始终隔着一层。

这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