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梨香院暗涌(1 / 2)

加入书签

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风尘仆仆踏进荣国府的门槛时,贾政那张素日端方持重的脸上,难得地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属于男人而非族长的考量。

他刚从外书房踱步出来,听闻薛蟠已拜见过贾赦、贾珍,便即刻派了个心腹小厮,径直去后头寻王夫人传话:

“姨太太上了年纪,外甥年轻不知世路深浅,在外头住着恐生事端。

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那十来间房,白空着也是空着,打扫干净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下,岂不便宜?”

话音斩钉截铁,竟抢在了贾母开口挽留之前,将一切安排得滴水不漏。

王夫人自然顺水推舟,贾母的慈爱挽留倒像是锦上添花。

府里下人们只道二老爷体恤亲戚,唯有薛姨妈垂下的眼睫微微颤动,心知肚明:这看似周全的“照拂”

,实则是贾政、王子腾与她心照不宣的第一笔交易。

梨香院,位置僻静,独立门户。

贾政那套“恐生事端”

的说辞,半真半假。

真在薛蟠那桩尚未了结的人命官司——金陵城里沸沸扬扬,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了冯渊,如今案卷还压在应天府衙。

将他母子圈在贾府高墙之内,贾家势力笼罩之下,便是最好的“监管”

,免得那混世魔王在外头再生波澜,牵连四姓。

假在……那“礼法制衡”

的深意。

东北角,离内宅核心远,薛姨妈一个守寡的中年妇人,与贾政这个“正经”

老爷,彼此都需避嫌。

这梨香院,是庇护所,亦是黄金牢笼,圈定了薛家依附的姿态。

没过多久,第二件隐秘事便在无声中落定。

应天府尹贾雨村,那个靠着贾政之力才得以复起的新贵,对薛蟠的案子“大丈夫相时而动”

了。

一番巧妙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尘埃甫定,贾雨村的书信便快马加鞭送到了贾政和王子腾案头,不过寥寥数语:“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

薛姨妈听闻消息,悬着的心重重落下,随即涌起一股扭曲的庆幸。

这结果,她岂止是默许?她简直是乐见其成。

后来薛蟠被柳湘莲痛打,她第一反应便是要找兄长王子腾替儿子“做主”

,可见对这权势庇护的路径何等依赖。

贾政呢?素日以“忠孝节义”

标榜自身,此刻却对薛蟠的恶行视而不见,甚至成了包庇的共谋。

张爱玲看得透彻,这是“捏住薛蟠命案把柄,迫使薛家依附”

更深一层,元春选妃在即,贾府这棵大树,容不得半点丑闻枝叶的牵累。

薛姨妈心甘情愿递上了把柄,贾政稳稳接住,两人在这污浊的默契里,竟显得异常“和谐”

薛家进京,明面上打着“待选”

的旗号。

宝钗品貌端方,才德兼备,本是宫中秀女的绝佳人选。

然而,那朵象征皇家恩泽的宫花,却早早显出了端倪。

第七回里,王夫人的心腹周瑞家的来梨香院回话,薛姨妈便让她将新得的十二支宫花分送众姐妹。

王夫人客气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他们。”

薛姨妈却答得轻描淡写又意味深长:“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那宫花,谁人不知是宫中新晋女史、贾府大小姐元春的赏赐?王夫人想藏着掖着,薛姨妈偏要大大方方送出去。

聪明如林黛玉,一眼看穿其中关窍,冷笑着拒了这份“人情”

而薛宝钗,不久后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