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被抄家(3 / 5)
长,可有法子减轻他们的罪过?”
老道笑而不语,飘然而去。
刘姥姥望着老道背影,默默念起佛经,她知道一切皆有定数,只愿贾府众人来世能改过向善,而那宝玉能平安顺遂,自此开启新的人生。
宝玉独自前行,几日后来到了一座小镇。
他身无长物,幸得一位好心的教书先生收留,在私塾中帮忙打杂以换取食宿。
一日,宝玉正在整理书卷,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一群难民涌入小镇。
宝玉心中不忍,便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了些食物分给难民。
其中有一位老者,接过食物后对宝玉端详许久,而后惊喜道:“公子莫不是贾府的宝二爷?”
宝玉诧异地点点头。
老者长叹一声,称自己曾受贾府恩惠,如今贾府遭难,他愿助宝玉一臂之力。
老者带着宝玉来到一处偏僻山谷,谷中有一座废弃道观。
老者告知宝玉此处藏有一批财宝,原是贾府先辈所留以防万一之物,如今交于宝玉重振家业。
宝玉犹豫良久,最终决定接受。
他利用这笔财富购置田产,开办学堂,救济穷人。
渐渐的,宝玉名声远扬,成为一方受人敬重之人。
宝玉自接受那老者所赠财宝后,便开启了一段崭新而又充满意义的征程。
他先是精心挑选了一处肥沃且广袤的土地,购置下大片田产。
那些原本荒芜的田地,在宝玉的悉心规划下,逐渐焕出勃勃生机。
他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农夫,传授他们先进的耕种技术,引进优良的作物品种。
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宝玉亲自劳作的身影,他挽起衣袖,弯腰除草、施肥,与农夫们一同感受着土地的温度和生命的律动。
在开办学堂方面,宝玉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在城镇的中心位置寻得一处宽敞的院落,将其修缮一新,作为学堂的场所。
四处延请有学问、有品德的先生,为孩子们授课解惑。
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播撒的声音。
宝玉还亲自为学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学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不仅教授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开设了诸如农事、手工等实用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展。
救济穷人这一善举,更是让宝玉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
他设立了专门的赈济处,定期为贫困家庭放粮食、衣物和生活用品。
每当寒冬来临,他会组织人手熬制热粥,分给街头的流浪者和饥民。
在遇到天灾人祸时,宝玉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和重建工作。
他的善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的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的名声如春风般传遍了整个地区,甚至周边的州县也听闻了他的事迹。
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得到宝玉的帮助或者仅仅是见上他一面。
一些有志之士也受到宝玉精神的感召,主动投身到他的事业中来。
其中有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轻书生,他才华横溢,心怀报国之志。
听闻宝玉的事迹后,千里迢迢赶来,拜见宝玉。
“宝二爷,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林羽恭敬地向宝玉行礼。
宝玉微笑着将他扶起:“林兄不必多礼,不知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林羽目光坚定地说道:“宝二爷,我敬佩您的所作所为,如今天下虽看似太平,但仍有许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愿追随您左右,为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