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紫鹃(2 / 4)
牌——那便是女子成年后必定要出嫁离开娘家这一传统观念。
宝玉虽然从客观角度明白,黛玉来到贾府乃是因为其父母双亡且年纪尚幼,但在他的主观内心世界里,始终坚信林妹妹早已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当初宝玉与林妹妹初次相见之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妹妹我见过”
!
这句话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注定了他们之间那份特殊的缘分。
就在这时,紫鹃看准时机,故意说道:“姑娘在这里住得久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只是到了明年,姑娘若是家去了,哪里还有闲钱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吃着燕窝呢?”
听到这番话,宝玉顿时心生疑惑,连忙追问:“是谁要往哪个家去呀?”
只见紫鹃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你妹妹要回到苏州老家去啦。”
宝玉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后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紫鹃简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说着荒唐无稽的胡话。
可紫鹃并未被宝玉的笑声所动摇,反而冷笑一声,继续说道:“林姑娘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按照常理,也该到了出阁嫁人的时候。
既然如此,自然是要将她送回林家去的。
难道还能让林家的女儿一辈子都留在你们贾家不成?”
紫鹃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宝玉的心窝。
它的深层含义再明显不过:贾家虽是你的家,但并非林妹妹的归宿。
倘若你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不能将林妹妹娶进门,那么她终究会离你而去,你就会永失妹妹。
紫鹃强调林家是书宦大家族,是最懂礼最守礼的。
话说那姑娘初来之时,原本是因着老太太怜惜她年纪尚幼,虽说有着叔伯,但终究比不上亲生父母那般贴心,故而才特意让她前来此处居住数年。
且说这林家,哪怕其房族之中尚有他人留存于世,即便是穷困潦倒至连口饭都吃不上了,也是决然不会轻易将自家的孩子丢弃在亲戚家中,以免遭人耻笑。
是以,快些呢,则待到明年开春之际;稍晚一些呢,最迟不过秋日来临之时,此地纵然不主动将人送回,那林家必然也会派人前来相迎。
在这里,紫鹃所依仗的乃是一种无形但又极为强大的文化背景力量。
要知道,纵使宝玉如何地离经叛道、叛逆不羁,却依旧难以撼动那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之强大根基,更是无法阻拦女子长大成人之后应当出嫁的铁定规律。
如此一来,对于黛玉而言,若想要长久地居于这贾府之中,便如同华山自古以来仅有那么一条道路一般别无他法,唯有下嫁于宝玉,成为那令人艳羡的宝二奶奶方可达成心愿。
在那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紫鹃借着与黛玉独处的机会,巧妙地运用言语的力量,将原本虚无缥缈的事理转化成了确凿无疑、无可辩驳的现实。
只见紫鹃轻启朱唇,缓声说道:“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特意让我转告于你。
她说要你将小时候一起玩耍时她送给你的那些物件儿,全都收拾整理好还给她。
而且啊,她自己也已经把你送给她的那些宝贝玩意儿整齐地打叠好了放在那儿呢。”
这番话语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足以令人心惊胆战。
然而,至于这些话究竟是否真的出自黛玉之口,曹雪芹先生并未明确交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曹公在此处着重强调了一点,那便是黛玉与紫鹃此番交谈乃是在“夜里”
心平气和之时所说的私房话,绝非是黛玉在赌气怒时的口不择言。
当宝玉听闻此言后,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头顶炸响,整个人瞬间就呆住了。
只觉得脑袋里嗡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