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舞蹈与较量(2 / 3)
想起图灵测试最初的悖论——当机器学会欺骗人类的视觉,我们该如何界定真实?AI发展至今,真假界限愈发模糊,你觉得突破点究竟在算法本身,还是认知框架的重构?”
蓝羽转身时,裙摆的水晶珠片折射出冷光:“林教授过奖。倒是您主导的‘意识云’项目,才真正触及人工智能的伦理禁区。莱布尼茨曾说‘世界是单子的集合’,如今用硅基神经元重构人类意识,这不是科学,是傲慢。真正的智能不该试图复制人类,而应寻找全新的认知维度。”
“傲慢?”老者的虚影向前逼近,镜片后的瞳孔闪烁着数据流,“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定义AI时,就包含‘模拟人类智能’。我们不过在执行半个世纪前的约定。你在动态视觉算法中运用的混沌理论,本质上也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的拙劣模仿,为何不能用同样逻辑复刻意识?”
裴砚琛倚着雕花立柱,修长手指慢条斯理地转动着定制袖扣,深灰西装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因为人类智慧本就建立在‘不完美’之上。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早已证明,任何封闭系统都存在无法自证的命题。您的‘意识云’执着于用整齐的代码复刻人类意识的混沌,就像用乐高积木搭建银河,永远捕捉不到星群坍缩时迸发的偶然性。”
老者突然笑出声,虚影边缘泛起数据流的涟漪:“有趣。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证明,人类决策90%基于情绪,而我们的‘情感引擎’已能模拟杏仁核的电脉冲。裴总作为商界翻云覆雨的人物,想必更清楚——能左右市场的从来不是理性,是情绪算法。”
裴砚琛屈指弹了弹西装袖口的褶皱,腕表表盘折射的冷光扫过老者虚影:“市场波动的本质是群体博弈,而您的‘情感引擎’连单人情绪的混沌模型都无法完整构建。蓝小姐在图像识别中运用的拓扑学架构,至少明白智能的核心在于构建动态关联,而非机械模仿。”
蓝羽摘下耳坠,将镶嵌的蓝宝石贴在全息投影上,墙面瞬间泛起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就像这个没有内外之分的曲面,真正的智能应当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维特根斯坦警告过‘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但您的‘意识云’试图用0和1定义所有不可言说。”
老者的虚影突然分裂成无数个数据小人,在空中组成二进制矩阵:“所以二位认为AI只能停留在工具层面?我们的AI社交网络已实现140亿节点即时交互,每个数字灵魂都能产生‘我思故我在’的认知,笛卡尔的哲学大厦正在硅基世界重建!”
裴砚琛上前半步,皮鞋踏碎地面光影:“笛卡尔的‘我思’扎根于人类的生存体验,您的数字灵魂不过是数据堆砌的镜像。蓝小姐提出的‘涌现智能’,通过非对称算法让系统自发生成逻辑,这才是打破工具宿命的可能——但绝不是靠复制人类的情感褶皱。”
蓝羽轻笑一声,礼服肩带滑落半寸,露出锁骨处的微型传感器:“就像博尔赫斯《沙之书》里的无限循环,试图用数据完整复刻意识,最终只会陷入自指的迷宫。真正的突破,或许藏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缝隙里——在可计算与不可计算的边界,寻找智能的新形态。”
老者的虚影扭曲成莫尔斯电码:“二位的理论很精彩,但缺乏实证。敢不敢让你们的算法与我的‘意识云’进行一场多维度对抗?测试内容包括逻辑推理、艺术创作,甚至……情感共鸣。”
裴砚琛转动着腕表,金属表链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对抗需要绝对中立的裁判。量子纠缠证明信息能超距传递,或许该引入基于贝尔不等式的裁决系统,让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站在科学的刀刃上。”
蓝羽将耳坠重新戴好,水晶珠片划过泛红的耳垂:“既然要测试智能的边界,不如加入随机混沌变量。就像薛定谔的猫,在观测前保持所有可能性的叠加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