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让他进来吧(2 / 4)

加入书签

父,莫非……另有缘故?”那怀疑和戒备,几乎凝成了实质。

皇甫辉一愣,瞬间明白了对方的误解。

这是把他当成追索而来的仇家了!

他暗骂自己操之过急,连忙摆手,压低声音急急解释:“王兄切莫误会!实在是慕名而来,诚心求教。既然先生今日不便,那……在下改日再来拜访便是。”

他脸上露出失望和一丝被误解的委屈,对着王同宜拱了拱手,转身就要带着两个“书童”离开。

就在皇甫辉转身走出几步,王同宜也准备关门之际,棚内却突然传来王东元低沉的声音:“同宜,让他进来吧。”

王同宜动作一僵,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又看了看皇甫辉的背影,最终还是拉开了门:“黄学子,请进。”

皇甫辉一听,立刻回身,对王同宜感激地点点头,走进了昏暗、狭小、充满药味和霉味的棚屋。

棚内光线很差,一个身形清瘦、须发花白的老者坐在一张破木凳上,正是王东元。

他面容枯槁,布满风霜,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清亮,此刻正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打量着走进来的皇甫辉。

他旁边用破木板搭成的“床”上,躺着一个面黄肌瘦、裹着破被的少女,紧闭着眼,呼吸急促。

一个中年妇人正用湿布巾给她擦拭额头。

皇甫辉目光一扫,心下了然。

他走到王东元面前,没有再看床上病重的少女,而是对着王东元,深深一揖,执的是弟子礼:“晚辈黄辉,拜见王先生!”

王东元没有立刻让他起身,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

棚内气氛有些凝滞。

皇甫辉直起身,迎着王东元审视的目光,神色变得郑重而坦诚。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近前的王同宜和王东元能听清:“王先生,棚户区人多眼杂,先前多有隐瞒,实非得已。晚辈并非黄辉,此乃化名。晚辈奉鹰扬军严星楚严大帅之命,特来相请先生!”

“什么?!”王同宜脸色瞬间煞白,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挡在了父亲和病床前,声音带着惊恐,“你们……你们是来抓我们的?”

“王兄切勿误会!”皇甫辉连忙摆手,语气急促但清晰,“严帅此前完全不知先生在此!是近日武朔城西棚区发生纵火惨案,郡城卫周兴礼周大人奉命彻查,在摸排走访中,偶然发现了先生行踪。

周大人认出先生后,立刻上报严帅。严帅……甚至连先生大名都未曾听闻!是周大人言道,先生乃当世农学大家,着有《农学揖要》,于农事一道造诣精深!

严帅因身份敏感,公务缠身,不便亲至这龙蛇混杂之地,又恐唐突惊扰先生,故特遣小子前来,恭请先生移步衙署一叙!”

他这番话说得又快又清晰,态度诚恳,最大程度地打消了对方的疑虑,尤其是点出了《农学揖要》这本书,更是直接证明了周兴礼的“认出”并非虚言。

王同宜听完,紧绷的身体明显松弛下来,眼中的惊恐褪去,但仍带着浓浓的警惕和茫然。

王东元脸上的审视之色并未完全消失,但眼神深处那丝疲惫似乎被什么触动了一下。

他沉默了几息,忽然开口,问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方才你在门外,说有农学疑难相询。你……读过老夫的书?”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

皇甫辉心头一紧,立刻点头:“是!晚辈曾有幸拜读先生大作《农学揖要》。只是……”他脸上突然露出一丝窘迫和惭愧,“只是晚辈自幼长于……长于市井,于稼穑之事接触甚少,先生书中诸多精妙之处,晚辈愚钝,未能尽解,只觉博大精深。是以……方才所言请教,并非虚词。”

王东元听完,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似乎对皇甫辉的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