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江淹《 杂三言?构象台》(3 / 5)

加入书签

以夸张且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周边自然景观。天空中的云层,重重叠叠,呈现出七种绚烂的色彩;山峦在不同角度的光影下,产生十种影子,呈现出九种形态。此句通过对云与山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幻与美妙,变幻无穷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10.金灯兮江篱,环轩兮匝池

-解析:描绘居所周边的植物景观。“金灯”(山慈姑)和“江篱”(香草名)两种植物,环绕着轩廊,围绕着水池。金灯与江篱皆为富有诗意的植物,它们的环绕不仅增添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现出居所周边生机盎然又充满诗意的景象。

11.相思兮豫章,戴雪兮抱霜

-解析:“豫章”树在这里被赋予相思的情感内涵。诗人看到豫章树顶着雪、抱着霜,不畏严寒,坚韧生长。豫章树的这种形象,既是对自然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可能是诗人以树自比,借豫章树在冰雪中坚守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坚守内心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12.栽异木而同秀,钟杂草而一香

-解析:诗人栽种的不同树木,共同茁壮成长,呈现出一片繁茂的景象;汇聚在一起的各种杂草,却能散发统一的香气。此句通过描绘植物生长的和谐景象,传达出一种万物和谐共生、相互包容的思想,即使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也能在同一环境中共同展现美好,体现出诗人对和谐、包容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13.苔藓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

-解析:描绘居所周边的微观景象。苔藓在石门周围生长蔓延,莲花在池边的横梁处舒展绽放。苔藓的环绕给石门增添了古朴、清幽之感,莲花的盛开则为池梁绣上了美丽的图案。这两个场景细腻地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感,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14.伊日月之寂寂,无人音与马迹

-解析:此句描绘出所处环境的寂静。“伊”为发语词,在这片天地间,日月无声地运行,周围寂静无声,既没有人声的喧闹,也没有马迹的纷扰。这种极度的寂静,不仅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清幽,更反映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宁静独处的心境,为下文表达对禅修生活的追求做铺垫。

15.躭禅情于云径,守息心于端砵

-解析:诗人表明自己在云雾缭绕的山径中,沉浸于禅修之情,专注于对佛法的领悟;手持钵盂,坚守着息心(佛教中勤修善法、息灭恶行之意)的修行理念。“躭”体现出诗人对禅修的痴迷与投入,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通过禅修来净化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虔诚和对精神升华的追求。

16.永结意于鹫山,长憔悴而不惜

-解析:“鹫山”即灵鹫山,是释迦牟尼说法之地,象征着佛教的圣地和精神源泉。诗人表示要永远在灵鹫山结下佛缘,即便为此长久地憔悴,也毫不吝惜。此句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推向高潮,表达出诗人愿意为了追求佛法真谛,实现精神上的解脱,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坚定决心。

句译

序:予上国不才,黜为中山长史,待罪三载,究识烟霞之状。既对道书,官又无职,笔墨之势,聊为后文。

-翻译:我在京城本是无才之人,被贬为中山长史,在任三年,详尽了解了山川景色。既然每日面对道家书籍,又没有具体官职事务,便借着笔墨的情致,姑且写下后面这些文字。

1.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为名:最为精妙的啊,是道的精髓,道的精髓在世俗中体现为各种名称。

2.名可宗兮圣风立,立圣风兮兹教生:这些名称若能被尊崇,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