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五》(2 / 3)

加入书签

屋内。这里的“肃”字,不仅形容了秋风的清冷、萧瑟,更营造出一种压抑、凄凉的氛围。紧接着,诗人发出“月华为谁来”的质问。在过去,每当月光洒下,或许诗人与妻子会一同在月下漫步,或是在屋内透过窗户欣赏月色,共享温馨时光。但如今妻子已逝,这皎洁的月光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诗人以看似无理的质问,表达出内心极度的孤独与失落。他觉得,没有妻子相伴,这美好的月光变得毫无价值,无人与他一同欣赏,无人与他在月光下倾诉衷肠。此句借秋风和月光两种自然景象,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3.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解析:“结眉”描绘出诗人眉头紧锁的神态,表现出他内心的忧愁与痛苦。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屋内布满的蛛网,“蛛网”象征着荒芜与寂寥,说明自从妻子去世后,家中少了她的操持,变得杂乱无章。而诗人凝视蛛网,思绪也如蛛丝般缠绕,难以解开。“沥思”则体现出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又转向庭院中的青苔。青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象征着孤独、冷落。诗人久久地注视着青苔,心中的思念如青苔般肆意蔓延。此句通过对诗人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以及对蛛网和青苔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的刻画,将诗人内心纠结、绵长的思念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把无形的情思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4.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解析:“鬓局将成葆”描述了诗人的鬓发如同卷曲的杂草,快要结成乱草堆一般。“局”有卷曲之意,“葆”原指草木丛生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因悲伤过度,无心打理自己,导致头发蓬乱不堪。“带减不须摧”则表明诗人由于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身体日渐消瘦,衣带变得宽松。“不须摧”强调诗人对此毫不在意,任由衣带变宽。诗人通过对自己外貌和身体变化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痛苦。他已经完全被丧妻之痛击垮,对自身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不再关心,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对亡妻的思念之中,尽显憔悴与消沉。

5.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解析: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比作“涵烟”,即包含着烟雾。“葐蒀”形容烟雾屈曲盘折、弥漫的样子。诗人觉得自己的内心就像充满了这样的烟雾,这些烟雾在心中四处弥漫、涌动,没有一刻停歇。此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悲痛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烟雾,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如烟雾般,萦绕不散,充斥着整个胸怀。这种比喻不仅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痛苦的深沉与持久,还让读者能够通过想象烟雾的形态,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悲痛之情,将诗歌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

句译

1.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来临该捣制罗纨做寒衣,泪水满面我不忍打开那罗纨。

2.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萧瑟匆匆吹进了门户,这皎洁月光又为谁洒照而来?

3.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我紧锁眉头凝视着屋内蛛网,思绪万千看着那院中的青苔。

4.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鬓发卷曲快要乱如丛生草,衣带渐宽我也无心去整理。

5.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我的心好似弥漫着层层烟雾,这烟雾在心中纠结缠绕不散。

全译

秋天到了,又到了捶捣罗纨准备寒衣的时候,泪水潸然,湿透罗纨,我实在不忍将它打开。

秋风带着肃杀之气,匆匆地吹进屋里,这如水的月光,又为谁洒下这般清辉?

我紧锁眉头,望向布满蛛网的角落,思绪万千,凝视着那滋生的青苔。

鬓发卷曲,日益蓬乱如丛生的杂草,衣带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