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江淹《莲华赋》(2 / 6)

加入书签

1.反映南朝审美情趣:南朝时期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与描绘,此赋对莲花的细腻刻画,展现出当时追求精致、唯美的审美情趣,为研究南朝审美文化提供重要参考。

2.传承莲花文化内涵:将莲花的美丽、祥瑞、药用等多种属性融合,传承和丰富了莲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有助于后人了解莲花文化在古代的发展与演变。

解析

1.余有莲华一池,爱之如金。宇宙之丽,难息绝气。聊书竹素,傥不灭焉。

-解析:开篇作者表明自己拥有一池莲花,对其珍视程度如同黄金。“宇宙之丽,难息绝气”,赞叹莲花之美在天地间无与伦比,令人惊叹不已。“聊书竹素,傥不灭焉”,作者说姑且将对莲花的喜爱写在竹简或白绢上,希望这份美好不会消逝。此段奠定全文对莲花的赞美基调,引出下文对莲花的详细描绘。

2.捡水陆之具品,阅山海之异名。珍尔秀之不定,乃天地之精英。

-解析:“捡水陆之具品,阅山海之异名”,作者像是在对世间万物进行搜罗,查看水陆各类物品,翻阅山海间种种奇异名称,意在突出莲花在众多事物中的独特。“珍尔秀之不定”,珍视莲花那变幻不定的秀丽姿态,“乃天地之精英”,直接点明莲花是天地间的精华,强调其珍贵与不凡。

3.殖东国之流咏,出西极而擅名。方翠羽而结叶,比碧石而为茎。

-解析:“殖东国之流咏”,说明莲花在东方国度被人们传颂歌咏,“出西极而擅名”,指出在西方尽头也久负盛名,强调莲花声名远扬。“方翠羽而结叶”,将莲叶比作翠鸟的羽毛,描绘出莲叶的翠绿与轻盈;“比碧石而为茎”,把莲茎比作碧绿的石头,突出莲茎的坚实与色泽。通过比喻,生动展现莲花叶与茎的特点。

4.蕊金光而绝色,藕冰拆而玉清。载红莲以吐秀,披绛华以舒英。

-解析:“蕊金光而绝色”,形容莲花的花蕊闪烁着金色光芒,具有绝世容颜;“藕冰拆而玉清”,把藕比作冰裂后呈现出的玉质,体现藕的洁白与剔透。“载红莲以吐秀,披绛华以舒英”,描绘红莲绽放,吐出秀丽的花朵,展开绛红色的花瓣,展现莲花盛开时的艳丽姿态。

5.故香氛感俗,淑气参灵。踯躅人世,茵蒀祗冥。

-解析:“故香氛感俗”,莲花的香气能够感染世俗之人;“淑气参灵”,其温和之气仿佛能与神灵相通,突出莲花香气的不凡与高洁。“踯躅人世,茵蒀祗冥”,莲花在人间徘徊生长,其繁盛的样子在神灵面前也毫不逊色,强调莲花在人间与神灵世界都具有独特地位。

6.青桂羞烈,沉水惭馨。

-解析:运用对比手法,“青桂羞烈”,让香气浓烈的青桂都感到羞愧;“沉水惭馨”,使沉香木也为自身香气而惭愧。通过与青桂、沉水香对比,突出莲花香气的独特与浓郁,强化对莲花的赞美。

7.于是生乎泽陂,出乎江阴。见彩霞之夕照,觌雕云之昼临。

-解析:描绘莲花的生长环境,“生乎泽陂,出乎江阴”,生于水泽、岸边,出自江水南岸。“见彩霞之夕照,觌雕云之昼临”,莲花早晚能见到美丽的彩霞和如雕琢般的云朵,通过对环境中早晚天空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优美、诗意的氛围,衬托莲花生长环境的美好。

8.既翕赩于洲涨,亦映暧于川浔。夺夜月及荧光,掩朝日与赩火。

-解析:“既翕赩于洲涨,亦映暧于川浔”,莲花在水洲边光彩闪耀,在河岸旁光影映照。“夺夜月及荧光,掩朝日与赩火”,运用夸张手法,说莲花的光彩能胜过夜月与萤火虫之光,遮蔽朝日与火焰,极力突出莲花的光彩夺目,展现其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独特魅力。

9.出金沙而延曜,被渌波而覃拖。冠百草而绝群,出异类之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