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萧衍《赠逸民诗?其九》(1 / 3)

加入书签

赠逸民诗?其九

萧衍

仲节犹嫩,春色始娇。

湛露未曦,轻云已消。

绿竹猗猗,红桃夭夭。

香气四起,英蕊六摇。

蜂开采花,雀戏新条。

风光绿野,日照青丘。

孺鸟初飞,新泉始流。

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采芳中阿,折华道周。

任情止息,随意去留。

……

赏析:

《赠逸民诗·其九》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日长卷,诗人萧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仲春时节的盎然生机,同时融入人们惬意游乐的场景,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意境。

一、春光初绽的细腻描绘

1.时节之嫩与春色之娇:“仲节犹嫩,春色始娇”,起笔点明仲春时节,“嫩”和“娇”赋予节气与春色拟人化特质,生动展现春天步入中期时,万物初盛却仍存的清新与娇嫩,宛如少女初绽的娇羞,为全诗奠定清新柔美的基调,让读者感知春天成长的微妙变化。

2.晨景之清新明朗:“湛露未曦,轻云已消”,诗人捕捉清晨瞬间,浓重露水尚未蒸发,轻云已然消散,描绘出清爽宜人的晨景。露与云的状态对比,营造出宁静且逐渐明朗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置身于春日清晨,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自然苏醒的气息。

二、生机盎然的缤纷画卷

1.植物之繁茂艳丽:“绿竹猗猗,红桃夭夭”,化用《诗经》典故,以细腻笔触刻画绿竹的柔美修长与红桃的明艳绚烂。绿与红的鲜明色彩对比,猗猗与夭夭的形态描绘,展现春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活力,使画面充满视觉冲击力,传递出生命绽放的喜悦。

2.香气四溢与花蕊摇曳:“香气四起,英蕊六摇”,从嗅觉与视觉延伸,描绘花香弥漫、花蕊随风轻摆之景。“四起”凸显香气浓郁,“六摇”赋予花蕊灵动姿态,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沉醉于这芬芳灵动的春日花丛。

3.动物之欢快活跃:“蜂开采花,雀戏新条”,蜜蜂采花、鸟儿戏枝的场景充满动态活力。蜂的忙碌与雀的欢腾,展现春天里生物的生机勃勃,动静结合,使画面鲜活,传递出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气息。

三、广袤春景的壮美展现

1.绿野与青丘的辽阔:“风光绿野,日照青丘”,诗人视角从细微转向宏观,描绘出风和日丽下,绿色田野与青葱山丘的广阔景象。绿野无垠,青丘连绵,阳光倾洒,勾勒出壮美开阔的春日田园风光,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磅礴生机与大地的蓬勃力量。

2.新生命的希望寓意:“孺鸟初飞,新泉始流”,幼鸟试飞、新泉流淌的画面充满新生希望。幼鸟象征生命成长,新泉寓意活力源泉,展现春天作为新生起点的特质,蕴含对生命初始力量的赞美。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1.同游之惬意悠然:“乘舆携手,连步同游”,描绘人们在美好春光中乘车漫步、携手同游的场景,传递出悠然自得的心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尽情享受自然馈赠,展现出对春日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采芳折华的随性洒脱:“采芳中阿,折华道周”,人们在山谷、路边采摘花草,享受自然美好,“任情止息,随意去留”更强调随性洒脱,不受拘束。这不仅展现人与自然亲密互动,更体现一种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五、艺术特色

1.细腻的感官描写:诗中调动多种感官,视觉上有绿竹红桃、绿野青丘,嗅觉上有香气四起,使读者全方位感受春天魅力,增强诗歌感染力与画面感。

2.丰富的动静结合:既有绿竹、红桃、绿野等静态描写,又有蜂采花、雀戏枝、鸟飞泉流等同动态描绘,动静交织,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