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二》(2 / 2)
人心弦,激发读者对歌声具体模样的想象。
4.含吐有余香
-解析:“含吐”形象地描绘出歌声从歌唱者口中发出,在空中传播的动态过程。而“有余香”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是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挪移,把听觉上的歌声转化为嗅觉上可感知的香气。这里说歌声仿佛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即使歌声结束后,仍有余香留存。这不仅突出了歌声的美妙悠长,如同芬芳的香气一样,给人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还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歌声的感受,使读者仿佛能“闻”到歌声的美妙,从多个感官维度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
句译:
1.七彩紫金柱:有着七种色彩的紫金打造而成的柱子。
2.九华白玉梁:闪耀着诸多华彩的白玉制成的房梁。
3.但歌云不去:只要一唱起歌,连云彩都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4.含吐有余香:歌声含着芬芳吐露出来,久久还留存着香气。
……
全译:
有着七种色彩的紫金打造而成的柱子,闪耀诸多华彩的白玉制成房梁。
只要歌声响起,云彩都被吸引停留。
歌声吐露,仿佛带着芬芳,久久留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