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沈约《八咏诗?解佩去朝市》(1 / 5)

加入书签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

沈约

朝市深归暮。浮东川而西顾。

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

非余情之信芳。奉高宴于柏梁。

观鬬兽于虎圈。游西园兮登铜雀。

讲金华兮议宣室。昼武帷兮夕文昌。

佩甘泉兮履五柞。簪枍栺兮绂承光。

托后车兮侍华幄。游渤海兮泛清漳。

天道有盈缺。寒暑递炎凉。

一朝卖玉碗。眷眷惜余香。

曲池无复处。桂枝亦销亡。

清庙徒肃肃。西陵久茫茫。

薄暮余多幸。嘉运重来昌。

忝稽郡之南尉。典千里之光贵。

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

望前轩之早桐。对南阶之初卉。

非余情之屡伤。寄兹焉兮能慰。

眷昔日兮怀哉。日将暮兮归去来。

……

赏析: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为沈约所作,以诗人的经历与感慨为线索,展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人生境遇的转变及对往昔的复杂情感。

一、主题内容

1.往昔荣华回顾:诗的开篇描绘从朝市暮归,展现曾置身于繁华的宫廷生活。“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暗示身处太平盛世,得以参与诸多宫廷活动,如“奉高宴于柏梁”“观鬬兽于虎圈”等,生动呈现出昔日在宫廷中的尊荣与热闹,体现诗人对过往宫廷显赫生活的追忆。

2.世事无常感慨:“天道有盈缺,寒暑递炎凉”点明世事如同自然规律般变幻无常。“一朝卖玉碗,眷眷惜余香”用具体事例,描绘曾经富贵之人一朝落魄,只能卖玉碗聊以慰藉,凸显命运的巨大落差。“曲池无复处,桂枝亦销亡。清庙徒肃肃,西陵久茫茫”进一步渲染繁华消逝后的衰败,曾经的游乐之地、象征美好的事物不复存在,宗庙与陵墓也只剩荒凉,抒发对世事变迁、荣华难久的深沉感慨。

3.当下境遇与感悟:“薄暮余多幸,嘉运重来昌”表明虽历经沧桑,仍觉自己幸运,迎来新机遇,任稽郡南尉,掌管一方事务。“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体现对往昔都城生活的留恋,“望前轩之早桐,对南阶之初卉”描绘新环境,借眼前之景表达虽有变迁,寄身此地也能获些许安慰。“眷昔日兮怀哉。日将暮兮归去来”则流露出对往昔复杂情感,在时光流逝中,萌生回归平静生活的念头。

二、艺术特色

1.今昔对比鲜明:诗中通过往昔宫廷荣华与如今世事变迁、自身境遇转变的强烈对比,如过去参与宫廷盛宴、观赏斗兽等热闹场景与当下繁华消逝、人事凋零的对比,以及昔日身处都城与如今任职地方的对比,深刻展现世事无常,强化情感表达,使读者更能体会诗人感慨。

2.借景抒情与用典巧妙:借“曲池”“桂枝”“清庙”“西陵”等景象,营造衰败、荒凉氛围,抒发对繁华逝去的哀伤。多处化用典故,如“柏梁”指汉武帝与群臣在柏梁台宴饮联句,“宣室”为汉文帝与贾谊议事之处,这些典故不仅增添文化底蕴,还生动展现往昔宫廷生活,使诗歌内容更丰富深刻。

3.情感真挚且细腻:诗人真实表达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对当下境遇的复杂情绪及对回归本真的渴望。从对过往生活细致回忆,到对命运变迁无奈叹息,再到对新环境的感受,情感层层递进,细腻入微,引发读者共鸣。

4.结构清晰自然:诗歌以时间与经历为序,先回顾往昔宫廷生活,接着描述世事变化,再叙述当下境遇与感悟,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流畅,如从回顾荣华到感慨无常的转折,以及从感慨无常到讲述当下的衔接,浑然天成,使整首诗结构完整统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