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2 / 3)

加入书签

然的热爱。

……

解析:

1.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解析:“宛洛”指宛城和洛阳,在古代是繁华热闹、适合游览的胜地,这里借指建康(今南京),诗人将建康比作宛洛,表明此地同样适宜畅快遨游。“佳遨游”直接点明此次出游的愉悦感受。“春色满皇州”,“皇州”即京城,也就是建康,一个“满”字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京城的景象,仿佛春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开来,渲染出春日的浓郁氛围,给人以生机勃勃、热闹繁华之感,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具体春景的描写。

2.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解析:“结轸”意为停车,诗人与友人将车停在“青郊路”,“青郊”点明地点在东郊,且突出了郊外春草萋萋、一片青葱的景象。此时,诗人驻足于此,“迥瞰”即极目远眺,目光投向远方“苍江流”。“苍江”描绘出江水呈现出苍茫之色,展现出江水的深沉与壮阔,“流”字则赋予江水动态感,让人仿佛看到江水奔腾不息的画面。此句通过先写停车驻足,再写远望江流,从近到远,勾勒出一幅开阔的画面,不仅展现了春日郊外的宁静与江水的雄浑,也为下文对江景及周边景色的细致描绘做了铺垫。

3.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解析:“日华”指太阳的光辉,“日华川上动”描绘出阳光洒在江面上,随着江水的流动,波光粼粼,太阳的光华仿佛在江面上跳跃、闪动,“动”字将静态的阳光赋予了动态美,生动地表现出江水在阳光照耀下的灵动之态。“风光”在此处指春天的风光、景色,“风光草际浮”写春风轻拂,春草微微颤动,那若有若无的春色仿佛在草尖上漂浮,“浮”字将无形的春光具象化,把春天的轻柔、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通过对江面上阳光和草际春光的细腻描写,从视觉角度捕捉了春日里独特的光影变化,对仗工整,用词精妙,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媚且充满生机的氛围。

4.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解析:此句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本意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这里描绘出桃李盛开,花朵娇艳动人,引得游人纷纷前来,在桃李树下踩出了一条条小径,侧面烘托出桃李之美以及春天的吸引力,展现出春日里热闹的场景。“桑榆荫道周”则描绘了道路四周生长着繁茂的桑树和榆树,它们枝叶相连,形成大片树荫,为道路增添了几分阴凉与宁静。桃李的明艳与桑榆的繁茂相互映衬,一动一静,展现出春天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丰富了春日画面的层次,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色的赞美之情。

5.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解析:“东都”在这里指代建康,“俶载”原指开始从事,这里表示此次出游即将结束,准备踏上归程。“言归”即说要回去,“望绿畴”中,“绿畴”指绿色的田野,诗人在归途中,仍然忍不住回望那一片绿色的田野。这一“望”字,饱含着诗人对刚刚游览过的春日美景的眷恋不舍之情,尽管已经要离开,但那充满生机的田野景色仍深深印刻在他心中,让他流连忘返。此句在结构上收束全诗,以一种悠然的情境结尾,将诗人沉醉于春日美景的悠然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余韵悠长的感觉,让人仿佛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春光的深深喜爱。

……

句译:

1.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如同在宛城和洛阳那般畅快地游览,春天的景色布满了整个京城。

2.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把车停在东郊的道路上,极目远眺那苍茫的江水滚滚流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