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谢庄《月赋》(2 / 6)

加入书签

暇时光。这种因挚友离世带来的忧思,为全文定下了哀伤的情感基调。

2.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解析:通过描写楼阁生苔、台榭积尘的景象,侧面反映出曹植因沉浸在悲痛中,无心打理居所,任由其荒芜。同时,衰败的环境也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的凄凉与落寞,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解析:“悄焉”描绘出曹植默默忧伤的状态,“疚怀”表明内心痛苦,“不怡中夜”则说明这种忧愁在半夜也无法释怀,直抒胸臆地表达出他内心的哀伤,强调了悲痛之情的深沉与持久。

4.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解析:曹植为排解忧愁,开始行动。“清兰路”“肃桂苑”,他清扫兰草生长的道路,整治桂木成林的苑囿,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腾吹寒山”是在寒山上奏响音乐,“弭盖秋阪”指在秋坡上停车驻足。这一系列举动,展现出他试图通过游览秋景、聆听音乐来舒缓内心的悲痛。

5.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解析:当曹植面临深谷、登上高山时,触发了更深的情感。“怨遥”“伤远”体现出他对远方的哀怨与感伤,这里的“远”既可能实指空间上的遥远,也可引申为与逝去友人阴阳相隔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6.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解析:此句描绘此时的夜空景象。“斜汉左界”,银河在天空斜斜地横亘在东方;“北陆南躔”,指太阳运行到了南方,点明时节。“白露暖空”,白露弥漫,使天空呈现出朦胧之态;“素月流天”,皎洁的月亮在天空缓缓移动,宛如流水。从银河到月亮,从地面的白露到天空的月色,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的秋夜星空图。

7.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解析:曹植面对此景,低声吟诵《诗经·齐风》中关于月亮的篇章,深情念着《诗经·陈风》里咏月的诗句,随后拿出笔和木牍,让王粲以月为题作赋。这一过程展现出文人在特定情境下以诗赋抒情言志的雅趣,同时暗示王粲接下来的赋将围绕月展开,且会蕴含丰富情感。

8.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

-解析:王粲以谦辞回应,称自己是东方边地的孤陋之人,在山林中长大。这不仅是古人常用的自谦之语,也暗示了他质朴的出身与经历,为后文他对月的感悟与描绘做铺垫,表明他虽出身平凡,但有对自然与情感敏锐的感知。

9.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解析:王粲从哲学层面阐述日月的属性。“沈潜既义”指地属阴而能含藏万物合于义理,“高明既经”说天属阳而能光明普照合于常道,“日以阳德”表明太阳具有阳刚的德性,“月以阴灵”指出月亮具有阴柔的灵性。这种对日月属性的论述,为下文对月的具体描写与赞美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对月的描绘更具深度与内涵。

10.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解析:运用神话传说,“擅扶光于东沼”提及羲和在东方的汤谷驾驭太阳升起,“嗣若英于西冥”说的是月亮在西方的昧谷继日而出。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交替运行的规律,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诗意想象。

11.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解析:继续融入神话元素,“玄兔”指代月亮中的玉兔,传说玉兔在月中捣药;“素娥”即嫦娥,因偷吃仙药奔月。此句描绘出一幅奇幻的天庭画面,月亮带着玉兔来到天帝的台榭,嫦娥也聚集在天帝后宫,使月的形象更加生动且富有神话色彩。

12.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