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4 / 10)

加入书签

作者的漂泊形成对比,更烘托出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22.静听无闻,极视不见

-解析: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强调东方平原的空旷寂寥。“静听无闻”,静静地聆听,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突出环境的安静。“极视不见”,极力远望,却看不见人影,表现出视野的空旷,强化了寂寥、荒凉的氛围。

23.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

-解析:描写北方景色,“陂池潜演”,说明北方池塘和湖泽的水在地下暗暗相通,展现出北方水泽的特点。“湖脉通连”进一步强调这种水系相连的状态,如同人体脉络,突出水泽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4.苎蒿攸积,菰芦所繁

-解析:描绘北方水泽边植物生长的繁茂景象。“苎蒿攸积”,苎麻、蒿草积聚在一起。“菰芦所繁”,菰米、芦苇生长得十分繁茂,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展现出北方水泽充满生机的一面。

25.栖波之鸟,水化之虫

-解析:继续描述北方水泽的生物,“栖波之鸟”指栖息在水波上的鸟儿,“水化之虫”指生活在水中的虫类,列举不同生物,展现水泽生态的多样性。

26.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

-解析:描写水泽中生物的生存竞争。“智吞愚,强捕小”,聪明的吞食愚笨的,强壮的捕捉弱小的,展现出自然界残酷的生存法则。“号噪惊聒,纷乎其中”,鸟儿和虫类呼号噪叫,喧闹嘈杂,纷纷攘攘在水泽之中,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却又喧闹的画面,与前文东方平原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27.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

-解析:描绘西方景色,“回江永指”,曲折的江水永远流淌,“回”字写出江水的蜿蜒曲折,“永”字强调江水流动的永恒。“长波天合”,长长的波浪与天相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江水的壮阔浩渺,展现出西方江水的雄伟气势。

28.滔滔何穷,漫漫安竭?

-解析:以两个反问句进一步强调江水的无穷无尽。“滔滔何穷”,滔滔江水哪里有穷尽呢?“漫漫安竭”,漫漫水流何时会枯竭呢?通过反问,增强语气,突出江水的浩瀚,表达作者对江水永恒流淌的感叹。

29.创古迄今,舳舻相接

-解析:“创古迄今”从时间跨度上,说明从古至今。“舳舻相接”描绘江面上船只首尾相接的景象,既展现出长江作为交通要道的繁忙,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人以广阔的感受。

30.思尽波涛,悲满潭壑

-解析:作者面对滔滔江水,思绪如波涛般无尽,“思尽波涛”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思绪随着江水的流动而起伏,感慨万千。“悲满潭壑”,悲伤充满了深潭沟壑,将无形的悲伤具象化,借景抒情,进一步渲染出作者内心的哀愁,这种哀愁可能源于旅途的艰辛、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等多种复杂情感。

31.烟归八表,终为野尘

-解析:“烟归八表”,烟云飞归八方之外,描绘出一种广阔而缥缈的景象,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终为野尘”,最终化为天地间的尘埃,有一种世事无常、万物皆空的感慨,在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豁达又略带无奈的心境。

32.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解析:“而是注集”,指江水汇聚在此。“长写不测”,长久流淌,深不可测,再次强调江水的深邃和永恒。“修灵浩荡”,“修灵”可能指神灵,形容神灵的力量如此浩荡,主宰着江水的流淌。“知其何故哉?”以反问句结尾,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惊叹与疑惑,引发读者对自然奥秘的思考。

33.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