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三》(2 / 4)
队。“荣志溢气”表明当时的“我”充满着荣耀的志向,意气风发,“干云霄”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志向之高远,仿佛能直上云霄,生动展现出诗人离家从军时满怀壮志豪情,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
3.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解析:“流浪渐冉”描绘了从军后四处漂泊、时光逐渐流逝的状态。“经三龄”明确指出时间已过去三年。在这漫长的漂泊岁月里,诗人猛然惊觉自己已生出白发和白色胡须。“忽”字表现出这种变化的突然性,传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震惊与无奈,暗示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使壮志豪情逐渐被消磨。
4.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解析:诗人为白发所困扰,傍晚对着河水将白发白须尽力拔尽。然而,第二天清晨对着镜子一看,白发又已长满。这两句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强化了时光流逝对诗人的影响,表现出白发增长速度之快,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忧愁之深,犹如这不断生长的白发,难以遏制,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在时光面前的无力感。
5.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解析:诗人内心充满忧虑,害怕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最终客死他乡,成为异地之鬼。“羁死”突出了漂泊与死亡的无奈,“客思寄灭”表明羁旅他乡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最终可能消逝,“生空精”则感慨生命仿佛白白耗费精力。此句深刻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恐惧,以及对长期漂泊、思念无果的悲哀,将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推向高潮。
6.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解析:在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中,诗人时常怀念家乡的田野风光,思念家乡的亲人。每当念及,便忍不住发出悲叹之声。“每怀”“念我”强调了思念的频繁与深切,“多悲声”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因思念而生的悲痛,进一步凸显出其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
7.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解析:正在沉浸于思乡之情时,诗人突然遇到一位过客打听寻找自己。诗人对此感到惊讶,反问过客为何知道自己家在南城。这一情节自然引出下文与过客的对话,展现出诗人对家乡信息的极度渴望,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漂泊在外,对家乡消息的匮乏与期待。
8.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解析:过客回答说自己曾经在诗人的家乡居住过,所以知晓诗人在此城从军服役。过客的这一回答,既解释了其知晓诗人信息的缘由,又为下文关于家乡和妻子情况的叙述做铺垫,推动了诗歌情节的发展。
9.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解析:过客接着讲述自己也要离开家乡远赴万里之外,此刻正像诗人一样,因服役而要去远方征战。此句不仅表明过客与诗人有着相似的漂泊命运,加深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征人漂泊的普遍现象,使诗歌的情感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10.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解析:过客带来了诗人妻子的消息,说他离开家乡时听闻诗人的妻子在闺房中独自居住,如同寡妇般坚守贞节,名声远扬。“孀居独宿”描绘出诗人妻子独守空闺的孤独处境,“有贞名”则强调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侧面体现出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让诗人对妻子既感愧疚又心怀感激。
11.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解析:进一步描述诗人妻子的生活状态,说她早上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悲伤哭泣,晚上思念丈夫泪水湿透衣裳。“悲朝”“暮思”从时间维度,全方位展现出诗人妻子整日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与悲伤之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生动地刻画出其痛苦的心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