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石崇《楚妃叹》(2 / 6)

加入书签

方城在古代是楚国北方的重要军事防线,“据”字体现出楚国以方城为依托,稳固其北方边境,彰显出楚国军事防御的战略布局;“南接交趾”,交趾在当时泛指南方偏远地区,说明楚国的南部边界延伸至交趾,展示了楚国疆域的南北跨度之大,进一步强化了楚国地域辽阔的形象。

3.西抚巴汉,东被海涘。

-解析:继续从东西方向描述楚国的疆域范围。“西抚巴汉”,巴汉地区在楚国西部,“抚”字带有安抚、治理之意,表明楚国对西部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治;“东被海涘”,“被”有覆盖、延伸之意,“海涘”即海边,说明楚国东部疆土一直延伸到海边,全方位地勾勒出楚国广袤无垠的版图,展示了楚国在东西方向上的强大影响力和统治范围。

4.五侯九伯,是疆是理。

-解析:“五侯九伯”在这里指代天下诸侯。“是疆是理”表示楚国对诸侯的封地进行划分和治理。这句话体现了楚国在当时诸侯中的领导地位,它不仅拥有广阔的领土,还具备对周边诸侯进行管理和统治的权力,展示了楚国在政治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反映出楚国强大的政治统治秩序。

5.矫矫庄王,渊渟岳峙。

-解析:“矫矫”一词突出楚庄王卓越出众、不同凡响的特质。“渊渟岳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楚庄王比作深渊般沉静、稳重,又似山岳般屹立、威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楚庄王沉稳大气、庄重威严的君主风范,使楚庄王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初步树立起来,彰显其作为一代霸主的非凡气质。

6.冕旒垂精,充纩塞耳。

-解析:这两句从细节处刻画楚庄王作为君主的形象。“冕旒垂精”,“冕旒”是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这里描绘楚庄王头戴冕旒,神情专注,“垂精”体现出他目光专注、精神矍铄,象征着君主的庄重与威严;“充纩塞耳”,“充纩”是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冕冠两侧,意在提醒君主不听无意义的谗言,表明楚庄王作为君主具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被谗言所迷惑,进一步丰富了楚庄王睿智君主的形象。

7.韬光戢曜,潜默恭己。

-解析:“韬光戢曜”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光芒,“韬”和“戢”都有收敛之意,表明楚庄王不炫耀自己的权势和才华,懂得低调行事。“潜默恭己”指他默默修养自身品德,注重内在的自我提升,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两句体现了楚庄王的内敛与修养,强调他不张扬的性格特点,为其成就霸业所具备的内在品质做了铺垫,展现出一位有涵养、有谋略的君主形象。

8.内委樊姬,外任孙子。

-解析:此句阐述楚庄王的用人策略。“内委樊姬”,表明楚庄王在宫廷内部,将一些重要事务委托给樊姬,体现出他对樊姬的信任,也暗示樊姬具有处理宫廷事务和辅佐君主的能力;“外任孙子”,说明在国家外部事务、军事或政治方面,楚庄王任用孙子,展示出他善于用人之长,内外兼用贤才,从侧面反映出楚庄王的用人智慧和领导才能,也为后文分别叙述樊姬和孙子的事迹埋下伏笔。

9.猗猗樊姬,体道履信。

-解析:“猗猗”常用来形容美好,这里用于赞美樊姬。“体道履信”体现樊姬的品德修养,“体道”表示她能体悟、遵循道德准则,“履信”说明她践行诚信,表明樊姬是一位品德高尚、遵循道德规范且诚实守信的女子,从品德方面对樊姬进行高度赞扬,为下文叙述她的贤能之举做铺垫。

10.既绌虞丘,九贤斯进。

-解析:“绌”有贬退之意,樊姬成功劝说楚庄王贬退虞丘子。虞丘子虽为楚国重臣,但樊姬认为他在用人方面存在不足。“九贤斯进”指在虞丘子被贬退后,樊姬举荐的九位贤能之士得以进入楚国朝堂,为楚国效力。这一行为展示了樊姬的识人之明和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