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夏侯湛《秋夕哀》(1 / 4)
秋夕哀
夏侯湛
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
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
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
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
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
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
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
实有感于予心,怆怆兮其多恨。
愿托言以通怀,怅辞穷而情蕴。
何吾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
……
赏析:
《秋夕哀》是夏侯湛借秋夜之景倾诉内心哀伤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情感内涵
1.秋夜引发的深沉哀伤:诗的开篇“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直抒胸臆,点明秋夜漫长,而诗人内心的哀伤无尽,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秋夜的漫长仿佛是诗人哀愁的延伸,这种哀伤并非一时之感,而是长久地萦绕心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痛苦的深沉与持久。
2.孤寂与百无聊赖的心境:“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诗人在屋中整理帷幕,拖着鞋子在空房徘徊,这两个动作描绘出诗人无所事事、孤寂烦闷的状态。空荡的房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在秋夜的烘托下,更显孤独与落寞,使读者能共情诗人此时百无聊赖却又被愁绪填满的心境。
3.秋景触动的复杂情感:诗中对秋景的描写,如“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蟋蟀潜鸣的凄清、游雁云翔引发的漂泊之感、树木在风中的萧瑟以及台阶覆霜的清冷,不仅渲染了秋夜的孤寂凄凉,更触动了诗人复杂的内心。这些秋景可能勾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对人生境遇的无奈等多种情感,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4.时光与命运的感慨:“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将时光的流转比作玉机环转,四季更迭迅速,诗人感慨时光飞逝。结合前文的哀伤,暗示诗人在时光的流逝中,命运或许并未如己所愿,从而产生深深的无奈与悲哀。“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进一步表明诗人长久以来一直承受着某种痛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痛苦并未减轻,反而因岁月的积累愈发深沉,表达出诗人对时光与命运的无力感。
5.难以排遣的愁绪:“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诗人的哀伤愈发深沉,年末时思绪更加纷繁复杂。诗人试图“托言以通怀”,却“怅辞穷而情蕴”,发现言辞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何吾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更是强调内心烦乱纠结,笔墨难以尽述。这一系列表达突出了诗人愁绪的深重,以及难以排遣的苦闷。
二、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巧妙地将内心的哀伤融入秋夜的景色描写之中。秋夜的漫长、蟋蟀的潜鸣、游雁的云翔、树木的萧萧风声、台阶的霜白等秋景,无一不渗透着诗人的哀伤。秋景作为情感的载体,烘托出诗人孤寂、凄凉、忧愁的心境,而诗人的情感又赋予秋景更深层次的内涵,情景相生,营造出浓厚的悲剧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痛苦。
2.细腻的描写与动作刻画:诗中对诗人的动作描写细腻入微,如“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结帷”“屣履”“寻”“览”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活动,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无聊。同时,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如“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将秋夜的萧瑟清冷刻画得入木三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