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夏侯湛《抵疑》(2 / 5)

加入书签

这些比喻贴近生活,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通过形象的比喻,作者将自己对低调处世、等待时机的观点阐述得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接受。

……

解析:

1.或问予曰:“吾子弱冠而升大夫之位,新命赫然,且有令闻矣。当今官乏其人,而吾子之未取也,何也?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

-解析:“或”表示有人,“问予曰”即向我发问。“吾子”是对对方亲昵的称呼,这里指作者夏侯湛。“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升大夫之位”说明夏侯湛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大夫的官职。“新命赫然”,“赫然”形容显着盛大的样子,表明这一任命十分引人注目。“令闻”指美好的声誉,意即夏侯湛不仅获高位,还有好名声。“当今官乏其人”表明当时存在官职空缺、人才不足的情况。“而吾子之未取也”,针对这种官职空缺,作者却没有去争取。最后“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提问,是不是要放弃长远的抱负,而只贪图眼前的境遇呢?此句通过他人的疑问,为后文作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2.予乃仰天而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君子之立言也,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

-解析:“予乃仰天而叹曰”,“予”是作者自称,作者听闻问题后,仰天长叹,连用两个“是何言欤!”表达强烈的感慨,对提问表示惊讶与不认同。“夫”是句首发语词,“君子之立言也”指君子发表言论。“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表明君子立言的目的在于彰显自己的智慧、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名声、弘扬自己的品德,强调君子行事应以追求内在修养和高尚目标为出发点,而非仅仅着眼于外在官职的获取。

3.若夫堙埃之务,决机之权,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非能所豫议矣。

-解析:“若夫”用于句首,引起下文,表另提一事。“堙埃之务”指繁杂琐碎的事务,“决机之权”指决策的权力。“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意思是这些事务和权力,需要顺应天时,把握地利,统筹人事,并且等待合适的时机,强调其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非能所豫议矣”,“豫”通“预”,即不是能够预先商议决定的,表明这些外在事务并非完全由个人意志主导,人力在其中需要顺势而为。

4.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吕尚隐游以徼文,傅说操筑以寤主,宁戚击角以要君,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

-解析:“若乃”同样用于句首,引出下文举例。“伊尹负鼎以干汤”,伊尹背着鼎去求见商汤,通过烹饪之道向商汤阐述治国方略,最终辅佐商汤成就大业;“吕尚隐游以徼文”,吕尚(姜子牙)隐居游历,等待周文王,后助周灭商;“傅说操筑以寤主”,傅说本是筑墙的奴隶,后被商王武丁赏识,成为国相;“宁戚击角以要君”,宁戚敲着牛角唱歌,引起齐桓公注意,得到重用。“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说明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长期积累的显着品行和声名远扬,“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而是突然奋起努力,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强调机遇在个人成功中的重要性。

5.故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

-解析:“故”表因果关系,承接上文。“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达”指显达,意思是君子在显达的时候,就应该奉行宏大的谋略,施展伟大的抱负。“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否则”表示如果不处于显达状态,“婴执羁靮”形象地比喻处于受束缚的状态,即要在低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