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夏侯湛《昆弟诰》(3 / 6)
。“汝”指淳,“幼而颖悟”表明淳年幼时就聪慧过人,悟性很高。“早孤而不孤”,说明虽早年失去父亲,但因家庭其他成员关怀等,未让他有孤苦之感。“长能识治”指长大后能懂得治国理政或为人处世的道理,“无骄尚”即不骄傲自负。“温雅以和”形容其性格温和文雅且随和,“宽而有断”说明为人宽厚同时又有决断力,全面肯定淳的优点,为下文劝诫做铺垫。
8.然汝等之才,故有长短,苟能无以长自足,而以短自厉,则吾亦无忧矣
-解析:“然”表转折,指出虽然淳有诸多优点,但大家都各有长短。“苟”如果,“无以长自足”即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处而自我满足,“以短自厉”是说要以自己的短处来激励自己进步。此句希望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保持进取之心,体现兄长对弟弟持续成长的关怀与期望。
9.“琬,汝当慕通达,有以接物,推贤乐善,周而不比,宽而不纵,泛而不流
-解析:针对琬提出期望。“汝”指琬,“慕通达”希望琬向往并追求通情达理、豁达的处世态度。“有以接物”即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推贤乐善”倡导推举贤能之人,乐于做善事。“周而不比”出自《论语》,意思是与人团结但不结党营私;“宽而不纵”表示待人宽厚却不放纵;“泛而不流”指与人广泛交往但不随波逐流。此句从处世态度、人际交往、品德行为等方面为琬指明努力方向。
10.故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解析:再次引用《论语》中的话,强调君子应团结众人但不结党营私,进一步阐释前文“周而不比”的含义,借助经典语句增强劝诫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加深琬对正确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
11.“瑫,汝性淳和,当修己以敬,推贤接善,先人后己,终日乾乾,无怠无违
-解析:对瑫进行劝诫。“汝”指瑫,鉴于其性格淳和,“修己以敬”建议他通过以恭敬的态度来修养自身品德。“推贤接善”鼓励推举贤能、接纳善良之人。“先人后己”倡导凡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终日乾乾”出自《易经》,形容整日勤奋努力,“无怠无违”表示不懈怠、不违背道德准则,从品德修养和行为态度方面对瑫提出要求。
12.“谟,汝质直而好义,温故而知新,吾闻君子不重则不威,愿汝因学以广文,因文以富财,因财以施惠,使足践道,言为世范
-解析:针对谟的特点劝诫。“汝”指谟,“质直而好义”肯定谟质朴正直且喜好正义的品质。“温故而知新”鼓励他学习时要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君子不重则不威”强调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因学以广文”希望他通过学习增长文才知识,“因文以富财”指凭借文才获取财富,“因财以施惠”是用获得的财富施予他人。“使足践道,言为世范”期望他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言论成为世人典范,从品德、学习、财富运用等方面为谟规划发展方向。
13.“总,汝其清惠贞审,动作有常,循性保真,无或妄作
-解析:对总提出要求。“汝”指总,“清惠贞审”希望总清正仁惠、坚贞审慎。“动作有常”要求其行为举止要有规律。“循性保真”倡导遵循自己的本性,保持纯真的品质。“无或妄作”告诫不要随意胡作非为,从品德、行为、本性保持等方面规范总的言行。
14.人之所以贵者,以其能行谊也,故尽力莫如敦笃,履素莫如考实,好损莫如自强,修身莫如体仁,进道莫如好古,嘉善莫如矜愚,此闻之於古,而备诸身也
-解析:进一步阐述人应具备的品德。指出人之所以尊贵,是因为能够践行道义。“尽力莫如敦笃”,即要尽力去做,没有比忠厚笃实更好的了;“履素莫如考实”,履行平素的志向,没有比讲究实际更重要;“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