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张载《剑阁铭》(2 / 6)

加入书签

彰。

《剑阁铭》以其深刻思想、精巧结构、丰富用典和精炼语言,成为古代铭文中的佳作,对后世文学及为政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

解析:

1.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解析:开篇以“岩岩”描绘梁山高峻的样子,展现其雄伟壮观的气势,让人立刻感受到这座山的巍峨挺拔。“积石峨峨”进一步描述山上堆积的岩石高耸的形态,“峨峨”一词强化了岩石高大的感觉,从整体上勾勒出梁山由众多高大岩石堆积而成的宏伟景象,为后文描写剑阁所处的险峻环境做铺垫,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解析:“属”和“缀”在这里都有连接之意。此句从地理方位的角度,说明梁山在山脉体系中的位置。它在远处与荆山、衡山相连,近处与岷山、嶓冢山相接。通过这种远近相连的表述,不仅展示了梁山所处山脉的广袤和连贯性,更暗示了剑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处于众多山脉的连接点,是交通和地理上的关键枢纽。

3.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解析:这一句阐述了剑阁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南通”和“北达”明确指出了剑阁的交通走向,向南能够通往邛僰地区,向北可以到达褒斜道。邛僰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褒斜道则是古代关中与汉中之间的重要通道。由此可见,剑阁是南北交通的重要节点,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对于连接不同地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军事防御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解析:运用对比手法,将剑阁与彭门山、碣石山以及嵩山、华山进行比较。“狭过彭碣”表明剑阁比彭门山和碣石山更加狭窄,突出其地势狭窄险要的特点,这种狭窄的地势在军事防御上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高逾嵩华”则强调剑阁的高度超过了嵩山和华山,进一步凸显其地势的险峻,让人对剑阁的险要地势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为下文论述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埋下伏笔。

5.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解析:“惟”在这里起到强调作用,“作固作镇”表明剑阁作为蜀地的门户,具有双重重要意义。它既是蜀地坚固的防御屏障,能够抵御外敌入侵,保障蜀地的安全;又是蜀地重要的军事镇守之地,显示出其在军事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此句直接点明剑阁对于蜀地的重要性,将前文对剑阁地理形势的描写与蜀地的安全和稳定紧密联系起来。

6.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解析:“是曰”明确指出前文所描述的险要之地就是剑阁。“壁立千仞”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剑阁的悬崖峭壁如同墙壁一样直立,高达千仞。“千仞”极言其高,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剑阁地势的险峻,仿佛亲眼目睹那高耸入云、陡峭无比的悬崖,进一步强化了剑阁作为天险的印象,为后文论述其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地理基础。

7.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解析:“穷”和“极”在这里都表示达到极致的意思。此句总结前文对剑阁地势的描写,强调剑阁集中了大地的险要和道路的高峻,将剑阁的险峻推向极致。它概括了剑阁地势在地理环境和交通道路方面的极端险要性,是对剑阁地势特点的高度凝练,也为下文从历史和政治角度探讨其意义做了铺垫。

8.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解析:此句从历史规律的角度阐述剑阁在不同世道下的作用。“世浊”指世道混浊,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此时有人会凭借剑阁的险要地势叛逆作乱,与中央政权对抗。“道清”表示世道清平,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剑阁则能保证交通顺畅,人们安居乐业。这两句话揭示了剑阁的战略地位与社会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