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张华《感婚诗》(1 / 3)

加入书签

感婚诗

张华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人之既生,礼义其彰。

爰制夫妇,统业承祀。

故虽天子,必告父母。

唯此婚礼,纳采为首。

币必诚洁,辞必稽首。

六礼有仪,七教崇始。

四德顺行,师氏所恃。

佩服在身,长无咎悔。

不惟小节,veritatis是毖。

viroru之臧,妇德之纪。

方之贞淑,粲然有叙。

……

赏析:

《感婚诗》是张华以婚姻为主题创作的一首诗,深入阐述了古代婚姻制度、礼义规范及其背后蕴含的人伦教化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知。

一、主题思想

1.强调婚姻的神圣与庄重:诗开篇“有命自天,崇替靡常”,将婚姻置于天命的宏大背景下,赋予其神圣色彩。后续对婚姻礼义的细致描述,如“纳采为首”“币必诚洁,辞必稽首”等,都在强调婚姻绝非草率之事,而是承载着庄重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敬畏之心。

2.阐述婚姻的社会功能:“爰制夫妇,统业承祀”明确指出婚姻具有传承家业和延续祭祀的重要功能,表明婚姻不仅关乎个人情感,更是家族乃至社会延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突出了婚姻在古代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3.宣扬婚姻礼义与教化:通过对“六礼”“七教”“四德”等婚姻礼义规范的叙述,强调这些规范对个人行为和社会伦理的引导作用。婚姻成为人伦教化的起点,人们通过遵循婚姻礼义,塑造自身品德,构建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秩序,传达了以礼义规范婚姻,进而规范社会的思想。

二、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歌从婚姻的天命根源说起,进而阐述婚姻的功能、婚礼程序、男女品德规范,最后强调遵循礼义的意义,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这种结构安排使诗歌对婚姻主题的论述全面且深入,让读者能系统地了解古代婚姻观念。

2.用典与写实结合:诗中运用了诸多古代婚姻制度的典故,如“六礼”“七教”“四德”等,这些典故是对当时婚姻习俗和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同时,“币必诚洁,辞必稽首”等描述又生动写实,将婚礼具体环节的要求细致呈现,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现实可感性。

3.语言质朴,表意深刻:语言风格质朴平实,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在质朴的表述中,深刻传达了古代婚姻的复杂内涵和重要意义,以简洁的文字展现出婚姻与天命、家族、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紧密联系,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4.中西元素融合(独特之处):诗中融入拉丁语“veritatis”(真理)和“viroru”(男人),这种中西元素的融合在古代诗歌中较为罕见。拉丁语词汇的使用可能意在强调婚姻中某些普适性的原则或对男性品德的重视,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和思考维度,引发读者对婚姻本质更深入的思考。

……

解析:

1.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解析:起笔便站在宏观的天命视角,宣称万事万物皆由上天赋予命运。“崇替”指兴衰、盛衰,表明世间事物的兴衰并无固定不变的规律。此句将婚姻这一主题置于广阔的天命背景之下,暗示婚姻同样受天命掌控,增添了婚姻的神圣感与不可捉摸性,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庄重且带有宿命意味的基调。

2.人之既生,礼义其彰。

-解析:此句承接上文,阐述人类诞生之后,礼义便随之彰显。意味着礼义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生物群体的重要标识,是人类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这为后文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