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张华《轻薄篇》(2 / 7)

加入书签

3.用典巧妙,含蓄蕴藉

-丰富文化内涵: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金、张、许、史皆为汉代权贵家族,借此指代西晋的豪门大族,暗示当时贵族们的交往圈子与权势地位,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深化批判主题:“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引用淳于髡善饮、雍门子周善琴、陈遵好客留宾等典故,生动描绘出宴会上众人放纵饮酒的场景,委婉地批判了贵族们沉迷享乐的生活方式,使批判意味更加含蓄而深刻。

4.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清晰的行文脉络:诗歌开篇点明“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的社会现象,总领全诗。接着依次从生活、社交、宴乐等方面具体描述奢靡之风,层次清晰。最后诗人抒发感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悲痛与对礼法约束的期望,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完整,逻辑严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脉络。

……

解析:

1.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解析:“末世”和“骄代”点明了所处的时代背景,暗示社会处于一种衰落、风气不良的阶段。“轻薄”和“浮华”则直接指出当时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即行为举止不庄重,喜好表面的奢华和虚荣。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批判的基调,揭示出社会风气的腐朽,引发读者对后文具体描述的期待。

2.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解析:进一步阐述轻薄浮华之人的特点。他们不仅在志向和意志上放纵不羁,毫无约束,追求享乐和自由散漫的生活;而且在财富的使用上极为奢靡,毫不节制。这两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概括性地描绘出这类人的形象,为下文对其生活细节的描写做铺垫。

3.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解析:具体描写这些人在衣食方面的奢华。“被服”指穿戴的衣物,“极纤丽”表明他们的衣服材质极其纤细精美,款式华丽无比,追求极致的美观和品质;“肴膳”即饮食,“尽柔嘉”说明他们所享用的菜肴精致美味,食材优良,烹饪精细,突出了生活的奢靡和讲究。

4.僮仆余粱肉,婢妾蹈绫罗。

-解析:从侧面烘托其奢靡程度。连家中的僮仆都有吃不完的精米和肉食,婢妾更是穿着绫罗绸缎随意走动。通过描述奴仆的生活待遇,反映出主人的财富之巨和挥霍无度,说明这种奢靡之风不仅体现在主人自身,还蔓延到整个家庭。

5.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解析:转向对出行工具和装扮的描写。“文轩”指装饰华丽的车子,“树羽盖”即在车顶上树立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彰显其高贵和与众不同;“乘马”表明所骑的马匹,“鸣玉珂”指马身上佩戴的玉饰在行走时发出清脆声响,显示出主人出行的气派和奢华。

6.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解析:细致刻画个人装饰。头上横插的簪子是用玳瑁精心雕刻而成,玳瑁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其甲壳制成的饰品极为贵重;手中的长鞭镶嵌着象牙,象牙同样是珍贵之物。这些细节描绘突出了他们在装扮上追求珍稀和奢华,尽显富贵骄奢之态。

7.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解析:继续描述身上的穿戴和配饰。脚上穿着饰有金箔的鞋子,显示出对足部服饰的精心修饰和对财富的炫耀;手中持有两把莫邪宝剑,莫邪是古代着名宝剑,象征着身份和武力,表明他们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注重彰显自身的威严和地位。

8.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解析:描绘社交场面。“宾从”指宾客和侍从,“焕络绎”形容他们光彩照人,往来不绝,人数众多且排场盛大;“侍御”即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