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张协《杂诗?其九》(1 / 4)
杂诗?其九
张协
结宇穷冈曲,耦耕幽薮阴。
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
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
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
溪壑无人迹,荒楚郁萧森。
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
重基可拟志,回渊可比心。
养真尚无为,道胜贵陆沉。
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
……
赏析:
《杂诗·其九》是张协诗作中的经典,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境界。此诗描绘了隐居山林的生活画卷,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一、主题思想
1.隐居生活的呈现与热爱:诗的开篇“结宇穷冈曲,耦耕幽薮阴”,清晰地表明诗人选择在偏僻山冈与幽僻湖泽边结庐耕种,远离尘世喧嚣,开启隐居生活。“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进一步渲染隐居环境的静谧与幽深,展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自然生活的喜爱与享受,体现出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2.对自然力量与生机的赞美:“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生动描绘了山谷间风云变幻,风起云涌,即便未到特定时节,云气也能化为甘霖。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不受人力控制,自然而生发变化,还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诗中“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描绘野鸡啼鸣、寒猿哀吟,呈现出山林生机,表达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敏锐观察与热爱。
3.道家思想的追求与践行:“养真尚无为,道胜贵陆沉”明确表达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养真”即修养本性,“无为”是道家核心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刻意干预。诗人崇尚这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认为“道胜”之人应如“陆沉”般低调,不显露于世俗。这体现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践行道家思想,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不为世俗名利所累。
4.精神世界的坚守与寄托:“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表明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沉浸于书籍(“竹素园”)和写作(“翰墨林”)来丰富精神世界。在远离尘世的山林中,书籍和写作成为诗人坚守精神追求的寄托,体现出诗人对知识、文化的珍视,以及对高尚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二、艺术特色
1.生动细腻的环境描写:诗中对隐居环境的描写极为生动。从“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对庭院和山峦的静态刻画,到“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对风云变化的动态描绘,再到“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对动物声音的捕捉,全方位展现山林景象。通过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营造出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隐居之地的独特魅力。
2.巧妙的比兴与象征:“重基可拟志,回渊可比心”运用比兴手法,以“重基”(高山厚土)比喻志向坚定,以“回渊”(深邃渊潭)象征内心深沉,使抽象的志向和内心状态具象化。这种手法不仅增强诗歌形象性,还深化主题,表达诗人对自身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3.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歌语言质朴平实,无过多华丽雕琢,如“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简洁描绘诗人劳作后漫步溪边,偶闻樵夫声音的场景,自然流畅。但在质朴语言中,营造出深远意境,如“溪壑无人迹,荒楚郁萧森”,寥寥数语勾勒出荒芜幽深的溪谷画面,给人以丰富想象空间,传达出诗人宁静悠远的心境。
三、文学价值
1.丰富魏晋隐逸诗内涵:在魏晋隐逸诗中,此诗独树一帜。它不仅描绘隐居生活表象,更深入挖掘隐居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