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潘岳《闲居赋》(4 / 11)

加入书签

22.其东则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闲。

-解析:它的东边有明堂和辟雍,环境清幽肃穆、宽敞闲适。介绍居所东边的建筑,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场所,体现出闲居之地周边文化设施的特点。

23.环林萦映,圆海回渊。

-解析:周围的树林环绕映衬,圆形的水池回旋幽深。描绘明堂辟雍周边的自然景观,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体现出文化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24.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

-解析:遵循孝道来尊敬父亲,尊崇文帝以配享上天。这里涉及到对礼仪文化和祭祀传统的描述,体现出当时社会的儒家文化观念和祭祀制度。

25.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解析:恭敬圣人以表明顺应,奉养老人以推崇高寿。进一步阐述在明堂辟雍所进行的活动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强调对传统道德和尊老观念的弘扬。

26.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

-解析:当冬天过去春天到来,阴气消退阳气施布。描绘季节交替,为后文描述不同季节的活动和景象做铺垫。

27.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解析:天子举行柴燎祭祀,在郊外祭祀祖先以展示礼义。介绍天子在特定季节举行的重要祭祀活动,体现出当时的礼仪制度和皇家活动,反映出闲居之地周边与国家政治、文化活动的紧密联系。

28.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

-解析:演奏钧天广乐,准备千辆马车和上万骑兵。通过对祭祀仪式中音乐和仪仗规模的描写,展现出皇家祭祀的盛大场面,体现出国家的威严和实力。

29.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

-解析:众人穿着整齐的黑色礼服,管乐一起吹奏发出啾啾声。从服饰和音乐方面进一步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营造出庄重、宏大的氛围。

30.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解析:多么辉煌啊,多么盛大啊,这礼仪的壮观场面,真是王朝制度的盛大华丽体现!以强烈的感叹,表达对皇家祭祀场面的赞叹,突出其在国家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1.两学齐列,双宇如一。

-解析:太学和国学整齐并列,两座屋宇如同一体。介绍教育场所的布局,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设施的规整。

32.右延国胄,左纳良逸。

-解析:右边招收贵族子弟,左边接纳优秀的隐逸之士。说明两学的招生对象,展示出当时教育体系对不同人才的吸纳,反映出教育制度的开放性。

33.祁祁生徒,济济儒术。

-解析:众多的学生,充满着丰富的儒家学术氛围。描绘出学校中学生众多、学术活跃的景象,体现出教育的繁荣和儒家思想的传承。

34.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解析:有的学生学业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更深入钻研。用“升堂入室”的概念,形象地说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程度和进步,体现出教育成果的多样性。

35.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解析:教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有道之人就是老师。强调教育注重的是学问本身,而非老师的固定身份,体现出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36.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

-解析:所以杰出之士弃官求学,有名的王侯也怀揣印玺前来学习。此句通过“髦士投绂”和“名王怀玺”两个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当时教育的吸引力,无论是士人还是王侯都重视知识学问,突出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7.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解析:教诲如同风行一般迅速传播,响应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