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陆机《漏刻赋》(2 / 4)

加入书签

析:“水火之疾徐”指水与火的速度变化,水有流速快慢,火有燃烧缓急。此句将漏刻与水火进行对比,强调尽管水火能呈现出速度上的变化,但它们都无法像漏刻那样与时间的节奏精准相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漏刻在计时方面具有独特的精准性,彰显了漏刻在古代计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

3.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

-解析:形象地描绘了漏刻中水流的动态。“激悬泉以远射”,说明漏刻中的水像被激发的悬空泉水一样,向远处喷射而出,展现出水流的强劲动力。“跨飞途而遥集”进一步描述水流跨越空间,如同在空中飞行一段路途后,又远远地汇聚到某个地方,这暗示了漏刻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水流的这种运动方式为计时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动力,是漏刻能够准确计时的重要环节。

4.伏阴虫以承波,吞丹流以授邑

-解析:“阴虫”可能是漏刻中类似浮标的部件,它静静地伏在水面,承接水流产生的波动。“吞丹流以授邑”中,“丹流”或许指经过特殊处理(如染色)的水流,这些水流被引入到特定的区域(“邑”)。此句细致地刻画了漏刻内部水流的承接与传递过程,体现了漏刻设计的精巧,通过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水流能够有序地参与到计时过程中,从而保证计时的准确性。

5.激铜乌以启路,因进旅而先后

-解析:这里描述的是漏刻的启动与运行规律。水流的动力激发铜乌,使其开启计时的“路程”,就如同队伍前行,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推进。以“进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漏刻以水流为动力,驱动各个部件按规律运作,体现了古人在设计漏刻时对其运作逻辑的精心构思,展示了漏刻运作的科学性与规律性。

6.附承虚以肆愤,将势尽而不渝

-解析:“附承虚”指漏刻的某些部件借助水流的冲力,在虚空之中运行。“肆愤”可理解为部件在水流作用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将势尽而不渝”则强调即使水流的冲力将要耗尽,这些部件依然坚守其职责,不改变运行的状态。此句突出了漏刻部件在水流作用下能够稳定运行,体现了漏刻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水流变化对计时的影响,通过巧妙的构造保证了计时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7.箭丽弦以髣髴,土登降而相仇

-解析:“箭”指漏刻中的刻箭,它的移动仿佛附着在弦上一般,精准而有序。“土”可能指漏刻中类似秤锤或配重的部件,用于平衡和控制刻箭的升降。“登降而相仇”表示这两个部件相互配合,一个上升,另一个则下降,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此句详细描绘了漏刻中两个关键部件的协作关系,展示了漏刻通过部件间精确的配合实现精准计时的原理。

8.翔风忽其际会,零露被于蓐收

-解析:描绘了一种诗意的场景,当微风忽然吹来(“翔风忽其际会”),露珠洒落在代表秋天的方位神蓐收所在之处(“零露被于蓐收”)。这里通过对微风、露珠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同时,暗示了漏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变化下,依然能够稳定地运行,不受外界微小气候变化的干扰,进一步强调了漏刻计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9.尔乃颓阳西倾,巽风南逝

-解析:“尔乃”为承接连词,起过渡作用。“颓阳西倾”描绘了太阳逐渐向西倾斜,慢慢落下的情景,直观地展现了一天中时间的推移。“巽风南逝”中的“巽风”代表南风,说明南风轻轻吹过并向南消逝,从侧面烘托出时间的流逝如同自然风的流动,不可阻挡。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与漏刻计时相呼应,体现了漏刻计时与自然时间流逝的一致性,强化了时间不断前行的意象。

10.玉山摧而莫留,银箭咽以凝滞

-解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