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2 / 2)

加入书签

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质朴纯真的美感。

2.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细腻地传达出丰富情感。从宁静环境中的内心平静,到与乡邻交往的质朴情谊,再到对农事的忧乐参半,情感层层递进,真实可感。如“常恐霜霰至”一句,将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其高超的情感表达能力。

3.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诗中选取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与细节,如闭门静思、与乡邻谈农事等,以小见大,展现田园生活的全貌与本质。通过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反映出诗人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与广泛的代表性。

……

句译:

1.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在乡野很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偏僻的里巷也少有车马往来。

2.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白天就掩上柴门,在安静的屋子里,心中没有尘世的杂念。

3.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有时我会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拨开草丛与乡邻相互往来。

4.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见面后没有什么繁杂的话题,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5.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也一天天在扩大。

6.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常常担心霜雪突然降临,(那样的话)桑麻就会像杂草一样凋零。

……

全译:

乡野之地很少有世俗的交际往来,偏僻的小巷鲜见车马踪迹。

白日里总是掩着柴门,在幽静的房间里,心中不存尘世的纷扰。

偶尔漫步于荒僻的村落间,拨开草丛与邻里相互往来。

彼此见面没有多余的寒暄,只聊聊桑麻生长的状况。

桑麻正日渐长高,我开垦的田地也日益宽广。

只是常常担心霜雪突降,致使它们像杂草般凋零枯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