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陶渊明《祭从弟敬远文》(3 / 7)

加入书签

象有了初步认识。

4.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

-解析:继续描述从弟的品德。“少思寡欲”体现他清心寡欲,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靡执靡介”表示他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拘泥于小节,为人豁达。“后己先人”说明从弟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先考虑他人,“临财思惠”进一步强调他面对财物时,首先想到的是施惠于人,展现出从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5.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则厉。

-解析:“心遗得失”表明从弟心中不把个人得失放在重要位置,具有超脱的心境。“情不依世”说明他的情感不依附于世俗的观念和标准,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世界和价值判断。“其色能温”描绘出从弟神色总是温和的,给人亲切之感;“其言则厉”则表示他的言语刚正严正,体现出从弟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6.乐胜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奇心。

-解析:此句展现从弟的志趣爱好。“乐胜朋高”指他乐于与比自己优秀、高尚的人交朋友,追求向上的社交圈子。“好是文艺”表明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遥遥帝乡,爰感奇心”,“帝乡”常指仙境,说明遥远的仙境引发了从弟奇妙的向往之心,体现出他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丰富了从弟的人物形象。

7.绝粒委务,考盘山阴。淙淙悬溜,暧暧荒林。

-解析:“绝粒委务”描述从弟放弃世俗的事务,甚至选择辟谷(不食五谷)的生活方式,全身心投入隐居。“考盘山阴”表明他在山北隐居,“考盘”有隐居之义。“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描绘了从弟隐居之地的环境,有潺潺流淌的瀑布,隐约朦胧的荒林,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衬托出从弟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志趣。

8.晨采上药,夕闲素琴。曰仁者寿,窃独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见欺!

-解析:“晨采上药,夕闲素琴”具体描述从弟隐居的日常生活,清晨去采摘上药(珍贵的草药),傍晚悠闲地弹奏素琴,展现出一种高雅、闲适的隐居生活状态。“曰仁者寿”,作者一直相信“仁德的人会长寿”这一说法,然而从弟的早逝让作者发出“如何斯言,徒能见欺!”的感慨,表达出对从弟早逝的极度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质疑,情感在此处发生转折,由对从弟品德与生活的赞美转为对其早逝的悲痛与不解。

9.年甫过立,奄与世辞。长归蒿里,邈无还期。

-解析:“年甫过立”说明从弟刚刚过了而立之年,“奄与世辞”则强调其突然离世,让人猝不及防。“长归蒿里”,“蒿里”指代墓地,意味着从弟永远地归葬于黄泉之下。“邈无还期”突出了生死相隔的渺茫,从弟再也没有回来的日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从弟离世的悲痛与无奈之情。

10.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

-解析:作者在此强调自己与从弟关系的亲密程度,不仅是普通的亲友,从父系来看,父亲们是同胞兄弟;从母系而言,母亲们是亲姐妹。这种双重的血缘关系,进一步说明两人关系的深厚,解释了作者为何对从弟的离世如此悲痛,为下文回忆共同经历做铺垫。

11.相及龆龀,并罹偏咎。斯情实深,斯爱实厚。

-解析:“相及龆龀”指两人在童年时期,“龆龀”是儿童换牙的年龄。“并罹偏咎”表明他们在童年时一同遭遇了各种不幸之事。共同经历的苦难使得他们之间的情谊“斯情实深,斯爱实厚”,这种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成为作者对从弟深切怀念的重要基础。

12.念昔共处,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

-解析:回忆过去与从弟共同生活的时光,“冬无缊褐”描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