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二》(3 / 3)

加入书签

忘记了捕鱼的工具。诗人在这里赞赏钓鱼老者不执着于工具,而是关注到了钓鱼的本质——获得鱼。运用这个典故,意在表达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和手段,而应追求事物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思想中超越表象、直达本质观念的深刻理解与推崇,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精神追求的主题。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解析:此句运用了“郢匠挥斤”的典故。传说楚国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点白灰,他让匠石用斧子把灰砍去。匠石运斧成风,准确地砍去白灰,而没伤到郢人的鼻子。后来郢人死去,匠石便不再施展技艺。“郢人逝矣”表示郢都的那个人已经死去,“谁与尽言”意思是如今还有谁能和我尽情地交谈呢。诗人借此典故感慨知音已经离去,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人能真正理解和分享,表达出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惆怅之情,使诗歌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共鸣的无奈与寂寞。

……

句译: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译:让士兵们在长满兰草的园圃休息,在繁花盛开的山下喂饱战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译:有人在平坦的水边高地上用弹弓打猎,有人在长长的河流中垂钓。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译:一边目送着南归的大雁,一边悠然地挥动手指弹奏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译:在天地间俯仰自如,内心悠然自得,心灵在玄远的境界中遨游。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译:赞赏那钓鱼的老者,钓到鱼后便忘了捕鱼的竹篓(寓意关注本质,不执着于手段)。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那位像郢都的知音已经逝去,如今又还有谁能与我尽情倾谈呢?

……

全译:

让队伍在兰花绽放的园圃停歇,把马匹放养在繁花如绣的山下。

有人在平坦的水滨用弹弓狩猎,有人在悠长的河川边悠然垂钓。

一边目送着鸿雁缓缓南归,一边信手挥动手指弹奏五弦琴。

俯仰之间,内心悠然自适,心神在玄妙的境界中肆意遨游。

我赞赏那垂钓的老者,钓得鱼儿后便忘却了捕鱼的竹篓。

如今,如同郢都的知音已逝去,又还有谁能与我畅所欲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