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曹植《白马篇》(2 / 4)

加入书签

北边疆作战埋下伏笔。开篇短短两句,以一匹装饰华丽、疾驰向西北的白马,营造出紧张且富有动感的氛围,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出下文的主人公。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解析:“借问”即请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好奇。“幽并”指幽州和并州,在当时是出勇猛之士的地方。“游侠儿”点明骑马者的身份,是来自幽并地区的重义轻生、勇于救人急难的少年。此句通过问答,明确了主人公的出身背景,让读者对这位少年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其后续英勇行为的展现做铺垫。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解析:“少小”强调少年从小就离开家乡,体现其早年便踏上别样的人生旅程。“去”即离开,“乡邑”指家乡。“扬声”表示扬名,“沙漠垂”指沙漠边缘,也就是西北边疆地区。说明这位少年自小离开家乡,在遥远的西北边疆地区凭借自身的作为而声名远扬,突出了他年纪轻轻就已在边疆立下功绩,展现出其不凡的经历和能力。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解析:“宿昔”指往日、向来,表明时间之久,突出少年对弓箭的熟悉与使用频率之高。“秉”意为持、拿,“良弓”说明他使用的是精良的弓箭,暗示其对自身装备的重视与追求。“楛矢”是用楛木做杆的箭,“参差”描绘出箭长短不齐的样子,展示出他武器装备的多样与充足。此句通过对少年日常武器装备的描述,为下文展现他高超的箭术做准备。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解析:“控弦”指拉弓射箭,体现出射箭的动作。“破”和“摧”都表示射中、毁坏,强调箭术的精准和力量。“左的”指左边的箭靶,“月支”也是一种箭靶名称。这两句详细描述了少年左右开弓,分别射中左右两边不同箭靶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他精湛的箭术,能在不同方向准确命中目标,突出其武艺高强。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解析:“仰手”和“俯身”描绘出射箭时的不同姿态,体现出少年动作的敏捷与灵活。“接”有迎射之意,“飞猱”是飞奔的猿猴,猿猴行动敏捷,难以射中,而少年能仰身迎射飞奔的猿猴,可见其箭术高超。“散”表示射碎,“马蹄”是一种箭靶名。此句进一步说明少年不仅能射中远处移动的小型目标,还能俯身射碎“马蹄”箭靶,多角度展示了他高超的箭术,强调其武艺的全面和精湛。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解析:“狡捷”形容敏捷灵活,“过猴猿”表明少年的敏捷程度超过了行动敏捷的猴猿,从侧面再次强调他身手的矫健。“勇剽”表示勇敢而轻捷,“若豹螭”将少年比作豹螭,豹螭都是勇猛的动物,以此突出少年的勇猛。这两句通过与猴猿、豹螭的对比,从敏捷和勇猛两个方面对少年进行了综合评价,使少年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明。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解析:“边城”点明地点,是国家与敌人接壤的边境地区。“警急”突出情况的紧急,说明边境时常传来警报。“虏骑”指敌人的骑兵,“数迁移”表示敌人的骑兵多次侵扰边境,频繁移动,显示出战争局势的紧张和不稳定。此句描绘了边疆战事频繁的背景,为少年英雄的出场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引出下文他奔赴战场的情节。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解析:“羽檄”是古代军事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从北来”表明军情来自北方边境。“厉马”意为策马,“厉”有勇猛、奋扬之意,体现出少年听闻军情后的急切与果断。“登高堤”描绘出少年催马登上高堤,眺望局势,准备应对敌人的场景。此句通过对军情传递和少年反应的描写,展现出战争的紧迫性以及少年积极应对的态度,表现出他的果敢和英勇。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