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及时的黏玉米(3 / 4)

加入书签

攥紧玉米杆猛的一掰,‘’咔嗒‘’声此起彼伏,带着露水的玉米棒子便滚入腰间的麻袋,上了年纪的老人佝偻着背,仔细剔除品相不佳的玉米。

布满老梁的手丝毫不比年轻人慢,女人们蹲在田垄间。

麻利的剥去翠绿的玉米叶,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

正午的阳光最毒时,不知谁喊了声‘’加把劲!

邓老板的冷链车快到了。

‘’草帽下蒸腾的热气里,挥舞的手臂反而更有力了。

田埂上,拖拉机载着成捆的玉米颠簸而过,车斗里不断传出玉米相撞的脆响。

李阳王秀梅夫妻俩站在高岗上,看着远处排成长龙的冷链车正缓缓驶进村口,车身的银白反光与田园晃动的草帽汇成流动的河。

当第一车满载的玉米启动时,动机的轰鸣声混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惊飞了地头偷吃玉米的麻雀,也将幸福的笑容刻进了每个村民晒得通红的脸庞。

清晨五点,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像打翻了金色颜料,消然浸润着东山村破烂不堪的房屋。

薄雾还未散尽,在蜿蜒的溪流上缠绵,恍若仙女遗落的轻纱,岸边的垂柳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细长的柳枝轻轻拂过水面,荡开圈圈涟漪。

处的山峦裹着青灰色的晨衣,山顶缭绕着几缕淡云,似是山的鬓边饰物。

梯田里,带着露水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间的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宛若洒落的碎钻。

蛙鸣与虫鸣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鸟鸣,布谷鸟清亮的啼叫穿过松林,惊醒了,还在沉睡的村落。

石板路上敷着一层薄薄的湿气,早起的村民背着竹篓,踏着晨雾走向田间,篓里的青菜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炊烟从错落的农家小院里袅袅升起,混着柴火的香气,宝物融为一体。

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为这幅水墨画卷添上灵动的一笔。

东山村就这样在晨光中慢慢苏醒,开启了充满希望的一天。

李刚将搪瓷碗搁在斑驳的木桌上,碗底还沾着没吃完的玉米碴子。

他扶着枣木拐杖,手指在桌面叩出闷响:‘’宋秋,打从播种到现在,地里啥光景我心里没底,我去地里瞅瞅?‘’宋秋就赶紧扶住他微微打颤的腰板,那是今年开春往地里送粪时不小心摔的骨折,如今虽能拄拐行走,步伐应是深一脚浅一脚。

田间小道被露水浸得亮,两人踩着泥泞的胶鞋来到地头。

李刚猛地摘下草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鬓角,自家笼上的玉米杆不过一人高,却以沉甸甸垂下饱满的果穗,不开开翠绿的玉米皮,金黄的玉米粒在晨光里泛着蜜色,而邻家地里的玉米才刚抽出嫩黄的花丝,在风中轻颤。

‘’这哪是玉米?简直是催命符!

‘’李刚的拐杖戳进疏远的黑土地,惊起两只蚂蚱。

宋秋蹲下身,手指抚摸着玉米棒上饱满的籽粒,‘’玉米杆子细的能掐出水,棒子还没筷子长,打满算也就千斤产量。

‘’她抬头望向丈夫,眼底映着沉甸甸的玉米穗,‘’去大姐家地里看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夫妻俩来到大姐李玉洁的地里,见大姐家的玉米和自己家的玉米一样,都是特早熟的品种。

李刚不由得犯起愁来,‘’这八月份收玉米,管理不好,玉米很容易霉的,这可怎么办呢?‘’宋秋听了丈夫的话说:‘’李刚,咱俩去大姐家问问大姐夫去,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李玉杰家的篱笆墙爬满牵牛花,赵远山坐在门槛上编筐,竹篾在他粗糙的手掌间翻飞如蝶。

‘’哟,稀客!

‘’李玉杰系着蓝围巾从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