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南宋(6 / 36)
渊和康履[295],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这时,同签枢密院事吕颐浩正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礼部侍郎张浚则督军平江(今江苏苏州),他们闻讯后即联络武将韩世忠、刘光世等起兵勤王。苗刘二人进退失据,弃城而逃,高宗复辟。五月,苗、刘被俘获,两个月后被处死。[77]吕颐浩因平定苗刘之变有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因此为人所惮。[332]同年秋,完颜兀术继续挥军南下,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77]
黄天荡之战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回师,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困金将完颜兀术于黄天荡四十八日,史称黄天荡之战。[390]宰相吕颐浩请高宗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到浙西,下诏亲征。[400]御史中丞赵鼎即上《论亲征》札子认为不能轻举妄动。[391][400]不久后,吕颐浩厌恶赵鼎与自己意见不合,调任他为翰林学士,但赵鼎以不习骈俪之文不肯就职。[402]于是改为吏部尚书,然而赵鼎还是不接受。[403]赵鼎上疏条列吕颐浩过失共上千言。吕颐浩随即被罢,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392]高宗下诏复授赵鼎为御史中丞。再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401]夏,金军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21]
绍兴稳基
主词条:岳飞抗金
八相图中的太师、益国公秦桧
金军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虽然在防御金军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议和的筹码。他对主和派秦桧予以重用,任为宰相,竭力压制岳飞等主战派的要求。[393]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礼部尚书秦桧升任参知政事。[478]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徽宗崇宁、大观以来朝廷滥赏之事,秦桧极力赞成,但高宗坚决反对,秦桧遂附和高宗,并以此为由排挤范宗尹。七月,范宗尹罢相。[283][479]八月,秦桧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480]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与秦桧共掌朝政。[481]秦桧密谋夺吕颐浩权,就让党羽造谣。于是高宗诏命吕颐浩专管军旅,秦桧专管政务。[332]十月,大散关守将吴玠大败金军于和尚原。[482]张浚承制授他为镇西军节度使。[483]
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吕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随即在镇江建造都督府。[500]五月,秦桧奏请设修政局,自为提举,与参知政事翟汝文同领政务。[501]随后,秦桧弹劾翟汝文罢官。七月,朝廷废除修政局。吕颐浩还朝后,谋划赶走秦桧,以朱胜非为助,任命黄龟年为殿中侍御史、刘棐为右司谏。黄龟年弹劾秦桧结党专权。[502]秦桧也擢用胡安国、张焘、程瑀等道学家参与经筵,以图排挤吕颐浩。吕颐浩随即听从席益意见针对胡安国。[509]于是,秦桧与吕颐浩的矛盾以是否引用朱胜非入朝而展开,以胡安国成为争斗的前锋。吕颐浩利用黄龟年以失职罪罢免了胡安国后,加紧对秦桧的打击,清理己被秦桧控制的台谏的力量。[510]在双方争斗处于胶着状态时,秦桧大力提倡“南自南,北自北”,与高宗的想法相左[643],吕颐浩便借助綦崇礼和权邦彦的力量让高宗对秦桧心生厌烦。[332]八月,高宗降诏,秦桧罢相。[502]随后吕颐浩独揽大权,大力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道学家都被逐出朝。[505]吕颐浩的做法打击面过大,在压制道学之人的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