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东汉(8 / 38)

加入书签

水平。[114-115]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道教诞生,汉服定型[250],夜市兴起[249],蔡伦改进造纸术,邓绥开创男女同校的先河,[240]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许慎着成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228]汉顺帝开辟科举制的萌芽,[241]印刷术雏形拓印问世[253],史学家司马光评价道:“自(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229]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东汉历任皇帝

共14个词条105.4万阅读

刘秀

东汉第一位皇帝

刘庄

东汉第二位皇帝

刘炟

东汉第三位皇帝

刘肇

东汉第四位皇帝

东汉太常

共4个词条5647阅读

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名将皇甫规之侄,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中国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皇甫嵩少时好诗书,习弓马。汉灵帝时被征为议郎,迁任北地太守。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令其为左中郎将、持节,前往颍川郡镇压黄巾军波才部,后击退波才,封都乡侯。十月,奉命北上,领军与张梁激战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次月,又击杀张宝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升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侯。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诬告,罢左车骑将军。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将军,与所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往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专权,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至京师,董卓立即下令将其逮捕,欲杀之。因众人求情,改任议郎、御史中丞。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皇甫嵩任征西将军,继为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皇甫嵩一生为人爱慎尽勤,先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皆手书,毁草稿,不宣于外。又不置亲信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其忠贤廉明。其身经灵、少、献三帝,始终忠于朝廷,屡建战功,平乱维稳。虽多次被诬陷,但刚直不阿,不参与党锢,还谏言赦免。忧国扶民,德布天下,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岐

赵岐(?-201年),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画家。初名嘉,字台卿,后因避难而改名。赵岐年少时即有才艺。汉桓帝时因得罪宦官而逃至北海卖饼,被孙嵩救至家中,藏于复壁内数年,后被赦出。延熹九年(166年),应司徒胡广辟命。后拜并州刺史,又因党锢遭禁十余年。光和七年(184年),拜议郎。累迁敦煌太守,赴任途中遭劫持,经诡辩才幸免于难,辗转返回长安。汉献帝迁都长安时,再拜赵岐为议郎,不久迁太仆。李傕、郭汜掌权时,命赵岐与太傅马日磾出使关东。献帝东迁时,他又说服刘表助董承修理宫殿,于是留在荆州,被朝廷拜为太常。建安六年(201年),赵岐去世,享年九十余岁。赵岐善画,《历代名画记》提及他曾自画四贤像于自己的墓中。赵岐对《孟子》研究颇深,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十三经注疏》中《孟子注疏》的注本即是赵岐所作。(概述内图片来源:《古圣贤像传略》)

任恺

任恺,东汉太常。

张奂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又名张焕。敦煌渊泉今甘肃省瓜州县)人,后以功移籍弘农郡(今河南灵宝),书法家张芝的父亲。中国东汉经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凉州三明”之一。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自行删减《牟氏章句》。汉桓帝时,举贤良出身,对策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