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重回缅北(2 / 2)
光落回自家人员身上,露出一丝疲惫却真实的笑容:“好了,都没事了。
我们回来了。”
他的镇定自若,无形中化解了那份紧张。
美方牧羊人中校似乎也意识到在这里动手毫无意义且后果严重,
他冷哼一声,极其不甘地松开了按着枪套的手,
带着队员转身离开了大厅。
东大和乌拉尔的负责人也各自示意,带着人散去,
回到了基地分配给他们的临时休息区。
一种微妙的、脆弱的平衡,在昆仑基地内维持着。
大家心照不宣。
离开基地,是敌是友各凭本事;
但在基地内,尤其是关乎那个项目时,必须保持暂时的和平。
简单的休整和叙旧之后,沈飞立刻投入工作。
他需要全面了解基地现状,尤其是曙光计划核心,外骨骼系统的进展。
在核心实验室里,拉哈姆和法赫德教授向他展示了最新一代的“蛮牛-ii”
型外骨骼原型机。
相比之前大熊测试的初代,它在外形上更加紧凑,合金骨架明显轻量化,
能源包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
液压传动系统的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进展很大,”
拉哈姆教授指着测试数据,语气却带着一丝焦虑,“负重、基础动作模拟、能源续航都比之前提升了70以上。”
“但是……我们卡在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上。”
法赫德接口道,眉头紧锁:“是神经响应延迟与反馈过载问题。”
“我们无法完美解决外骨骼运动指令与使用者神经信号之间的同步和阻尼反馈。”
“简单说,要么反应慢半拍,在实战中是致命的。”
“要么反馈过于灵敏和生硬,一个微小的动作意图会被放大,导致动作变形甚至损伤使用者关节和肌肉。”
“大熊和西伯利亚狼在测试中都因此受了些轻伤。”
实验室里一片沉寂。
这个问题涉及生物工程、精密机械、神经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极致融合,以2000年的科技水平来看,
几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天堑。
来自东大、乌拉尔甚至美方的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也都对此一筹莫展。
这已经成了阻碍外骨骼投入实用的最后一道,
也是最坚固的壁垒。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