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身后站着的人(4 / 5)

加入书签

哭更苦涩的弧度,“他打的是王秀英,骂的也是王秀英。

可王秀英……还是他李茂德的婆姨。”

这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头,重重砸在李建军心上。

他张了张嘴,所有劝慰的话都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院门落锁时,那沉重的“咔哒”

声仿佛也锁住了母亲残存的岁月。

李建军隔着冰冷的铁门栅栏,最后看了一眼母亲。

她孤零零地站在清冷的院子里,单薄的身影嵌在破败的老屋前,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凝固在深秋萧瑟的背景中。

父亲在屋里又出含混不清的嘟囔,王秀英身体习惯性地一颤,随即认命般地转过身,步履蹒跚地朝那出声响的屋子走去。

几个月后,李建军终于又挤出时间,带着妻子风尘仆仆赶回村里。

推开虚掩的院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他心头一紧,快步走进屋内。

眼前的景象让他的脚步钉在原地——父亲李茂德蜷缩在炕角,盖着厚厚的旧棉被,似乎陷入了昏睡,脸颊深陷,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起伏。

母亲王秀英则坐在炕沿,背对着门,手里端着一碗水,正用棉签小心地沾湿父亲干裂起皮的嘴唇。

阳光从狭小的窗户透进来,落在她花白的头和佝偻的背上,显出异样的安静。

李建军心头那根紧绷的弦骤然断裂,几个月来积压的恐惧排山倒海般涌来。

他几步冲到炕边,声音颤:“妈!

我爸他……”

王秀英闻声,缓缓地转过头。

看到儿子,她灰暗的眼睛里似乎掠过一丝微弱的光,但随即又黯淡下去。

她放下碗,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用枯瘦的手指,轻轻指了指炕角昏睡的李茂德,又指了指自己身后那片被阳光斜照着的、空荡荡的地面。

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奇异平静:“他快走了……这几天,倒是不闹了。

昨儿个夜里醒过来一小会儿,就那么看着我身后……”

她顿了顿,干瘪的嘴唇微微翕动,吐出的话让李建军浑身冷,“他说,‘玉兰,你身后……站了好多人啊。

有栓他爹,有老七婆……还有……咱娘’。”

王秀英浑浊的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她甚至轻轻扯动了一下嘴角,那是一个疲惫到极处、看透一切的弧度,“你奶奶也在呢……在冲我笑。”

她枯瘦的手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手臂,那里,衣服下掩盖着的,是几十年间新旧叠加的伤痕,来自婆婆,也来自丈夫。

她喃喃着,声音低得如同梦呓:“都来了……也好,也好。

接他走……也省得他再受罪了。”

她的目光越过儿子,投向虚空,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些拥挤在光影里的、沉默的亡灵。

王秀英不再说话,重新拿起碗和棉签,俯下身去,继续那机械而轻柔的动作,沾湿丈夫枯槁的唇。

她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那是世间唯一重要的事。

阳光移动着,将她花白的丝染上一点微弱的金色,也将她俯身照料的侧影,和她所指认的那片虚无的、挤满了亡魂的空地,一同笼罩在一种奇异而苍凉的寂静里。

李建军僵立着,看着母亲在寂静中劳作,阳光里尘埃浮动,无声无息。

李茂德是在当天夜里咽气的。

弥留之际,他似乎有过片刻奇异的清醒。

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睁开一条缝,目光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艰难地、极其缓慢地聚焦在守在一旁、形容枯槁的王秀英脸上。

那眼神里,六十年的混沌风沙仿佛被某种力量短暂地拂去了一瞬,露出一丝极其微弱、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