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蒸笼里的雷霆(1 / 3)

加入书签

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铁锅底,莜面饸烙的团子正在锅里蒸腾着白气。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生面与蒸汽混合的、略带土腥气的暖香。

王淑芬和丈夫赵建国,带着两个半大孩子,正围着那架笨重的老式饸烙床子忙活。

木柄嘎吱作响,孩子们的小脸憋得通红,费力地向下压着。

铁模子里挤出的莜面条,粗细不均,断断续续落在铺了屉布的笼屉里,像一条条挣扎的、浅褐色的小虫。

婆婆在世时,这袋莜面绝不会留到夏天生虫。

如今婆婆走了不足一月,这袋面就成了悬在头顶的任务。

王淑芬心里没底,赵建国也是凭着模糊的记忆在操作。

水多了加面,面硬了添水,面团在盆里被揉捏得不成章法。

孩子们咯咯笑着,手上、脸上都蹭了白粉。

赵建国一边笨拙地调整着饸烙床子的角度,一边温声安抚:“没事,压成啥样算啥样,熟了就是好饭。”

门轴一声刺耳的呻吟,冷风卷着寒气猛地灌了进来。

公公赵德全裹着一身冬日的凛冽站在门口,花白的眉毛几乎要拧成疙瘩,目光像冰冷的探针,瞬间就钉在了那铺满笼屉的饸烙上。

“作死啊!”

炸雷般的声音毫无预兆地在小小的厨房里爆开,震得锅台上的碗碟似乎都轻轻一颤。

两个孩子吓得一哆嗦,压着木柄的手顿时松了劲,刚成型的面条软塌塌断了半截。

赵德全两步跨到灶台边,指着那笼屉,手指因为愤怒微微抖:“看看!

看看你们弄的!

这是饸烙?这是喂牲口的碎渣子!”

他猛地一拍旁边的面盆,盆里的面团跟着一颤,“面是这么和的?啊?里头还有干面疙瘩!

眼瞎了看不见?”

他越说越气,脸膛涨成了猪肝色,额角青筋突突直跳,“最蠢的是这团!

压这么长的条子!

锅多大眼瞅不见?蒸得开吗?蒸不开!

一锅蒸不下,你们打算分八次蒸?还是让这饸烙在屉上盘成蛇窝?”

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赵建国的脸上。

赵建国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把孩子们往自己身后拢了拢,宽厚的脊背像一堵沉默的墙,隔开了父亲的怒火和孩子的惊惶。

他拿起一块湿布,轻轻盖在没压好的面条断口上,声音低沉平稳,是对孩子们说的,却像投入沸油锅里的一滴水:“不怕,能蒸熟。

爷爷着急了。”

“着急?我是气你们糟践东西!

糟践你妈留下的这点念想!”

赵德全的怒吼丝毫没有因为儿子的安抚而降低半分,他像一头被激怒又找不到对手的老兽,在狭小的厨房里焦躁地来回踱了两步,沉重的脚步踏得地面咚咚响,“白活这么大岁数!

连个饸烙都压不明白!

你妈在的时候……”

后面的话被他骤然拔高的声调淹没,变成一串含混的、充满怨愤的咆哮。

他猛地一甩手,撞开厨房门,带着一身未散的怒火冲进了寒风凛冽的院子,留下身后一片狼藉的沉默。

锅里的水在持续地翻滚,出单调的咕嘟声,白茫茫的水汽执着地向上蒸腾,模糊了窗户上凝结的霜花。

王淑芬看着那团被公公拍打过的、带着零星干粉的面团,又看看笼屉里那些歪歪扭扭、长短不一的饸烙条子。

一丝极淡的、近乎荒谬的笑意,无声地掠过她的嘴角。

她早已麻木了,对这种平地惊雷般的暴躁,如同习惯这塞外凛冬里刮骨的寒风。

只是每一次,这荒谬感总会不合时宜地冒出来。

她不明白,一个被儿子儿媳三餐妥帖伺候、嘘寒问暖的老人,为何总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