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施粥(1 / 2)
府门前停着不少马车,她与刘氏同乘一辆,其余妇人方才陆陆续续登上马车。
马车朝着城门缓缓驶去,她将车窗微微推开,凝视着濮阳街道的状况。
濮阳街道是由泥土与砂石混合而成的夯土路,马车行于其上,沙沙之声不绝于耳。
历经多日阴雨,道路行走时不见尘土飞扬。
今日天公作美,阳光破晓,照亮这座灰蒙蒙的古城。
道路依墙而建,触目所及,全是蜷缩着倚靠墙边,衣衫褴褛的难民。
与盛京那些衣着整齐、面色红润的百姓相比,此情此景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动起恻隐之心。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些难民的模样,令她回忆起自己初来乍到时,也不比这些难民好到哪里去。
若是见到成年难民,虽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她尚不觉得如何。
然而,难民之中那些婴儿、孩童,在母亲怀中无精打采,有的低声啜泣,嘴里喊着饿。
这般景象,令她心中无比酸楚。
她收回目光,转头望向刘氏:“城中百姓倒是颇为守序,未见追逐马车之举。”
刘氏双手交叠,端坐如钟。
闻得此言,她收起笑容,叹息一声:“家主为了防止这些灾民在城中闹事,早就下了教令,凡在城中偷窃、纠缠百姓、追赶马车者,一律撵出城去不准进入。
城内有施粥,他们尚可得一口吃食。
若是在城外,怕是这一口吃食都没了。
这些难民为了这一口吃食救命,才守着规矩不敢冒犯。
至于城外那些难民,咱们却是无暇顾及了。
朝廷送来的赈灾粮,于这些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现今赈灾粮又停了,那些难民更是走投无路。
家主一直担忧他们会有暴动,危及城中百姓,每日忧心不已。
如今冠军侯来相助迁徙,对濮阳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只要多迁徙些难民,咱们濮阳的百姓也能多一份安全不是”
多听多思,刘氏所说的每句话芷兰也的确认真在听。
她时不时点头,对刘氏的话表示赞同。
心里却琢磨着,迁徙百姓的确是件重要的事。
不然几百万灾民聚集在这周边,迟早会出现问题。
很快众人来到城门处,今日城门的士兵比昨日她们进来时多了不少。
城墙下不少士兵已经开始架着大锅开始熬粟米粥,炊烟袅袅,吸引了不少附近的难民围观。
大锅架起了五六个,都是由士兵熬煮,刘氏带领着一众夫人则是上了城墙,站在高处向下俯瞰城中一切。
站在高处,开阔的视野将城下一切尽收眼底。
一众夫人只需要在城墙上看着士兵待会熬好分给灾民就行。
她们不需要亲自动手做些什么,只需要到个场,然后上城墙,待会等着灾民千恩万谢就行。
那些书里、电视里演的官夫人、小姐亲自上场的画面也都只是虚构的。
真正的权贵太太们,根本不需要动手。
她们聚在一起,远离灾民,一是怕出现事故,二也是嫌弃这些难民的肮脏。
两刻钟后,有士兵开始骑着马从城门往城内疾驰,一路上还拿着铜锣敲击。
很快灾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城门处,不多时就已人满为患。
“排好队、别急!
谁敢抢,别怪咱手下不留情,直接给你轰出城外”
士兵冲着聚集越来越多的难民高声喊道。
难民们各个如豺狼见了肉,满眼冒绿光死死盯着大锅里沸腾的粟米水。
怕被赶出城外,让他们保存最后一丝理智,乖乖的排好队等着施粥。
芷兰眼见这一幕,再次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