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一石激起万丈浪(2 / 4)
种未知量子效应呢!学无止境啊同志们!”
“别瞎猜了!等明天李教授和秦师兄的官方回应吧!不过,高飞这小子,胆子也太肥了!这种没影儿的事也敢往外捅?不怕被告诽谤吗?”
而始作俑者高飞,此刻正坐在校报编辑部的电脑前,看着自己文章下那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评论和不断攀升的阅读数据,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他甚至开始幻想,明天一早,各大媒体的电话就会打爆他的手机,邀请他去做独家专访。
他哪里知道,他这篇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大作”,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正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冲出校园,奔向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
燕京大学的“高墙”,在信息的洪流面前,形同虚设。
首先,是一些经常混迹于校内BBS,同时也在校外各大知名科技论坛、综合性社区(如当时国内流行的天涯、猫扑,以及一些初具雏形的博客平台)拥有账号的“意见领袖”型学生,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篇报道的“爆点”,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载了出去。
““惊天猛料!转自燕大BBS!”我校天才秦风,疑似用废品收音机造出超级计算机,拳打Intel,脚踢AMD?!”
““深度分析”从燕大校报头条看华夏科研的‘弯道超车’新思路!收音机也能逆天改命?”
““图片流出!”疑似燕京大学秦风实验室核心设备曝光!这真的是收音机吗?求大神鉴定!”
这些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在各大校外论坛引发了同样强烈的震动。毕竟,“燕京大学”、“天才秦风”、“超级计算机”、“废品收音机”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引人遐想的空间。
紧接着,电子邮件和当时初露峥嵘的即时通讯工具(如ICQ、OICQ等),成为了这股信息洪流的加速器。燕大的学生们纷纷将这篇“奇文”通过邮件转发给外校的同学、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甚至是一些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小小的聊天窗口里,也充斥着关于“秦风收音机”的讨论和表情包(是的,那个年代的互联网,已经有了简陋但魔性的表情包)。
“喂,哥们儿,听说了吗?你们隔壁燕大,有人用收音机造超算了!牛逼大发了!”——来自一位清木大学学生的OICQ消息。
“Dear[海外同学的名字],youwon'tbelievewhat'shappengatPekgUy...”——一封发往大洋彼岸的电子邮件。
信息的传播如同病毒裂变,呈几何级数扩散。
起初,还只是在华夏国内的互联网圈子里流传。一些嗅觉灵敏的国内科技媒体、新闻门户网站的编辑记者们,也很快从各种渠道注意到了这股异常火爆的讨论。
“主编!主编!快看这个!燕京大学那边出了个大新闻!”
“什么新闻?又是哪个教授发了篇Nature还是Sce?”
“比那劲爆多了!说是一个叫秦风的学生,用废品收音机造出了超级计算机!还解决了世界级数学难题!有图有真相!”
“啥玩意儿?收音机造超算?你确定不是愚人节新闻提前发布了?”
“您自己看吧!燕大校报都登了!现在网上都传疯了!”
面对如此具有话题性的“新闻”,国内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尽管图片的模糊和内容的离奇让他们也心存疑虑,但在“流量为王”的原始驱动力下,一篇篇经过二次加工、标题更加耸人听闻的报道,开始出现在各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