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巍巍汉家儿,娶妻当娶马云禄也。(1 / 5)
陇右战事蜂起,天下动荡。
彼时,还在河西的北伐军,一路向西越过西平郡界,兵临安夷城。
北伐军越打越强,沿途不断招揽归附的羌胡,又有苏则粮秣。
麹氏在西平的力量越发衰弱。
安夷城下。
北伐军精兵已扩充到万人。
身后还跟着烧当羌的两万降兵。
守军一见刘云大旗根本不敢与敌,当即开城乞降。
踏踏踏。
健儿们快步进入安夷城。
“传令,将士们不得抄略,违者枭首示众。”
“淫掠女子,杀人盗货者,全伍连坐。”
新招募的士兵们听到这般严厉的军法,也收住了抢掠之心。
大队在安夷城休养两日,一边等候苏则将粮秣运来,一边安抚当地百姓,训练新兵。
在此期间,刘云每日都找马云禄学习羌胡之语。
八种羌语、五种胡语,他虽然不必全学。
但是为了解决东汉王朝的烂疮,卢水胡中通用的匈奴语和北方羌语他是必须要学会的。
只有先学会了沟通,才能知晓羌人们的想法,让他们融入大汉。
坐榻上。
马云禄和刘云相对而立。
汉代的羌胡只有语言,没有留下文书,无法写出来。
这少女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刘云的读音。
“升之若想要学会匈奴的语言,得从最简单的匈奴歌开始。”
刘云微微颔首。
匈奴歌是汉武帝元狩二年,派霍去病征讨河西走廊之后,匈奴人失去土地后,留下的歌谣。
这也是汉代文书里,少有的记载匈奴语言的文字。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马云禄微笑道“升之这個冬天在成都博览群书,大有长进。”
“不过,这是汉家翻译的语言。”
“匈奴,是大汉史官对于北方游牧部落的蔑称,在汉以前,他们被称为猃狁、獯鬻,实际上匈奴的“匈”,应该读为夏。”
刘云深以为然,由于古汉语和当代汉语的读音已经有很大差别。
融入汉末二十年后,刘云已经习惯了古汉语的读法。
按史记记载,匈奴王族的祖先是夏朝王室的后裔淳维。
夏朝灭亡后,淳维的后代迁移到漠北,与当地众多草原民族融合,形成了匈奴文化。
实际上,匈奴语并非是单一的某一种语系,不能以现代的语言简单分化。
由于草原部落零散的政体,匈奴国境内同时存在多种民族语言,北匈奴西迁以后,留在草原上的各部落零零散散,不断重组融合,语言就更为复杂了。
只是,作为曾经雄踞整个西域和草原的霸主,匈奴语中的一些词汇,至今还是游牧部落的共同语。
学会了匈奴语,再学习其他胡人的语言就轻松多了。
见刘云默默诵读了两遍匈奴歌过后,马云禄又继续说道。
“匈奴歌中的焉支即“胭脂”。因焉支山生长有一种好看的红蓝花,匈奴人采之制作颜料,并用作妇人装饰,故而霍去病将军征服河西后,匈奴传唱:令我妇女无颜色。”
“祁连,即是天,匈奴失去了古老的天山牧场,使得六畜不蕃息。”
刘云一一记在心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大部分匈奴人的称谓学完了。
“现在,我来问升之。”
“撑犁是什么意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