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魏千里驹,请战刘升之!风起凉州,开战!(2 / 6)
那时候,汉魏陵替没多久,羌胡尚不认魏有天下。
可是一个汉旗,就能将西域凉州所有的羌胡联系到一起。
他们可能大多数人不通汉语,认不得几個字,但是只要汉家大旗一飘,他们就都认得那是他们宗主的旗帜。
当然,也会有野心勃勃的生存在塞外的羌人大帅,在实力强大后想要割据一方,可是即便是再大的羌人部落,也只是几个部落王,胸无大志。
汉朝历来擅长治边的那些能臣,只需挑唆羌人内战,或是派遣几个刺客,一个部落便会就此消亡。
他们的威胁,远远比不上一个韩遂。
说到底,两汉前期的羌乱,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因制度文化差异和官吏豪右贪污欺压而产生的变乱。
可到了东汉中后期,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涉及到了东汉的地域矛盾。
关东士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排挤并且歧视关西出身的汉人,在制度上不让他们当官,在文化上形成地域歧视。
凉州的汉人叛军,受到关东士族的排挤无法脱困,最后只能一头扎入羌人起义的队伍中,接过了羌乱领导权。
等到羌人起兵势大,他们又转头借着天子的名义,自封将军,领导羌人部落掉头过来攻打大汉。
故曰,乱凉州者,乃边章、韩遂之类也,其内因,实际上还是东汉的地域矛盾,无法被平衡,羌乱止不住,其实是关西人与关东人政治博弈激化下的产物。
偶尔,凉州也会遇到一些名臣能将,他们在任时,凉州万民自然能安泰。
可人类历史证明了一点,清官少如凤毛麟角,贪官多如黄河之沙。
这些名士一走,狡猾贪婪的官吏和豪右为获取军功,奴役凉州,又将挑动羌人作乱。
如此往复循环,中原士大夫就越发瞧不起边郡武夫。
边郡武夫在朝中得不到重视,便会在凉州养寇自重。
朝廷为了弥补凉州的烂疮,又得耗尽国库之力,镇压乱兵。
说到底,人心的贪婪,政治博弈,军阀对权利的渴望,才是汉末羌乱的真正根源。
刘云深知此中事,不愿多言。
曹魏在凉州大行屠刀,当地百姓深以为恨。
但是当地豪帅一听汉军到来,又将会重新燃起对汉家的信心。
打下凉州不是根本要务,治理好凉州羌患,为东汉的烂疮收尾,重振汉家在凉州的统治,才是刘云此行北上的目的。
他途径钟羌和滇零余部,每日都会给羌人们讲讲创世神话,以增强汉羌之间的向心力。
“由此往北,再走数日,便可见到积石山,此山乃是大河黄河的源头。”
“当年大禹治水于此,三过家门而不入”
如此种种故事,听得羌人颇感好奇。
部落中的孩童们都凑到刘云面前听他讲述过往神话,直到夜幕降临,依旧恋恋不舍。
在此期间,刘云的羌语越发娴熟。
“积石山,又曾是女娲大神治理水患之时,以五彩石补天之处。”
“由积石山向东北,穿过漓水,便能看到山上的白石。”
“由此北上,不远处便是汉朝的白石县。”
这些生活在塞外的羌人们目中欣喜,纷纷对塞内的风光感到好奇。
“飞将军,你能带我们去看看积石山吗”
“我们都没去过”
刘云颔首道“当然可以,不过”
“按理说钟羌和滇零羌人,不应该没去过陇西啊。”
刘云纳闷之际,身后的羌服少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