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华夷之辩,进位飞将军!汉家义从,踏破凉州路!(4 / 8)

加入书签

,我自有计较。”

刘云素来不喜欢啰嗦,他令向导找到一处平缓处过山。

由此南下,走过一个山麓,便能抵达钟羌的领地了。

途中或有鬼卒问曰“大祭酒,过去在凉州、益州作乱者,不正是羌人吗我等既然身为汉军,为何要与羌人为伍徒增累赘而已。”

如今胡汉军队混编,汉民有此疑问,到也在情理之中。

在春日大雪下,即将翻越一片冰寒的西倾山,将士们看不到希望,对陌生的环境便会越发畏惧。

尤其是五部飞军,归附不久,必须加强他们的凝聚力。

这涉及到军队精神领域建设的问题,绝不能疏忽。

“孟起将军,不必前行,下令扎营造饭。”

“留各部羌帅用饭。”

马超点头称是。

很快,炊烟升起,将士们见到热食,方才停下驻足。

刘云不自觉的走到雪坡之上,身后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

他俯瞰麾下正在享食的将士。

这一群身穿绛甲的汉家儿郎,无论是鬼卒还是羌人,都是大汉的臣民。

都是汉家的将士。

汉是一个符号,一个文化概念。

在五胡乱华以前,凡是臣服于汉庭的羌胡,他们就是毫无争议的汉民。

汉政权对待作乱的国内羌胡,乃视为叛乱,而非外战。

所以朝廷中始终有安抚和镇杀两种政策。

曹魏走的是段颎斩尽杀绝的老路。

蜀汉走的是张奂招揽安抚的战略。

很显然,历史上蜀汉的战略,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成果。

刘云在山巅望向将士,大声问道“诸将,自古便有华夷之辩,试问,何者为华,何者为夷”

无人能答。

刘云又说道。

“西羌,出自三苗,姜姓之本也,故,羌汉本同源,戎狄亦同亲。”

“诸羌即是中夏之苗裔。”

“春秋以居中原,服王化者为华,不服王化者为夷。夷夏之国,以是否知礼仪而分。”

“此乃古人之语,但我不这么认为。”

熟悉羌语的向导们互相转述着刘云的话。

山坡下的羌人们虽然听不太懂刘云的意思,但是能从他慷慨激昂的语气中,听出他激动地情绪。

“云以为,汉秉威信,总率万国,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凡天下之民,皆为汉臣。”

“凡万里之国,皆为汉藩。”

“往昔凉州,自称羌乱者,多杂汉人豪帅,镇压羌乱者,多是义从羌兵,如此观之,何有夷狄之名”

“韩遂、宋健可算汉人湟中义从,可算羌人”

凉州羌汉混杂,无人能说的清。

羌与汉一样,也是个文化符号。

生存在汉、藏之间的各部落,就被称为羌。

“大禹兴于西羌,后羌国世为周邦。”

“朝代陵替,自孝武皇帝后,万国归汉。只要心中向汉,人人皆是汉民,愿意为大汉守疆卫土,人人皆是汉将。”

“何来华夷之别”

马超听闻此言,心中震动,环顾四周,羌人们窃窃私语。

鬼卒们各有议论。

这等离经叛道的诠释华夷的话语,众人皆是第一次听见,有人仍然不为触动。

只是当众人把目光望向高台之上的刘云之时。

他接下来的发言,越发的将众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此去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