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士无双,声震天下!我儿刘升之,有大帝之资!(5 / 7)

加入书签

着骑兵护送三十六部蛮帅下马过桥。

刘备急忙走到刘云面前,为他拍了拍身上雪。

“升之,当初扬言年关前,必能回来。”

“没想到,果真在正旦前复归成都,还给备带了这么一个大礼啊。”

刘云迎着刘备炙热的目光,恭敬道。

“谁也没想到,高定元上次兵败后,还能整出这么大动静。”

“好在兴业将军的部队及时赶来,我军才能在瓦屋山阻挡住蛮兵。”

刘备哦了一声,心道是,不骄不躁,懂得分功,这才是上将之器。

“李正方的功绩,备自会欣赏。”

“对了,蛮兵何在”

刘云指向南方。

“三万蛮兵,停留在蜀郡属国的汉嘉县,由赵将军的军队看管。”

董和闻言脸色诧异。

“升之带着三十六部蛮帅北上他们的部下万一不服,你就不怕他们在汉嘉闹事”

刘云淡淡道。

“以武服人,人自不服。”

“说来,董公可能不信我并非用武力胁迫蛮帅来成都。”

董和越发惶恐。

“那你用什么劝说蛮帅,背井离乡”

“蜀锦,美酒,富贵乡。”

刘云望向西面,锦官城外桑林千亩。

这并非刘云妄想,史载南中蛮帅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

南中再好,毕竟在高原山地上,比不上三蜀富庶之地。

哪个蛮帅不想过上好日子

看他们一身兰干细布、铜箍银镯,尽显富贵,足以得知,蛮人也是喜欢奢华生活的。

少数穿着锦绣的几个大帅,都是部落大种,就凭一件蜀锦,他们在族中的地位就能高几个档次。

“汉民技艺高超,这些蛮帅,都想和蜀中互市绢帛。我言主公将上表天子,各封蛮帅官位,只要来成都,便许以厚利,子孙也可为在郡为官,大半蛮帅便诚心归附了。”

“在下以为,治理南中,当以天师道为骨,传播文化为根,派商旅重入丝绸路,多项并举,先让蛮人熟悉汉朝文化,再行治理,就能减少变乱。”

“事急从权,还望主公见谅。”

刘备倒是没多想。

刘云此举也正合他意。

这些蛮帅前往成都,学习汉化。

名为当官,实为人质。

这些部落的铜铁金银之利,又可收归国用,何乐不为。

实际上,这是历史上诸葛亮治南中用的法子。

以蛮兵镇南中,以汉人统帅蛮兵维护蜀汉统治。

蛮王们去了成都,日夜花天酒地,享受汉朝金帛馈赠,时间一长,在成都的二代蛮族子弟们也将完成汉化。

等今后回了南中,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原雅语,满口都是老子五千言,句句不离克复中原,还于二都。

如此,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天师道的祭酒们去南中把思想先定好了,被分化的蛮军,在刘备阵营中当官当兵,以当地豪帅的力量慢慢影响整个西南局势,南中就不会再乱了。

诸葛亮听闻刘云计略,深以为然,赞叹道。

“升之心思缜密,打通灵关道后,蜀中财货运往南中便能快捷很多,只要在当地建立胡市,交换资源,南中战马、耕牛、铜铁金银也能运往蜀中。”

“如此,主公不需以强兵镇压,靠天师道和臣服的大种部落的蛮帅拉拢人心,便能慢慢稳定各方蛮族。”

“此计,胜过十万雄兵啊”

董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