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百鬼夜行!青城山上,鬼卒出没了!(4 / 5)

加入书签

扶风。”

“你们,也会回到各自的故乡。”

法正胸中郁气全消,月光下,他踏步迈去,心有良谋。

浪子回头,犹时未晚。

这一去,蜀中局势,又要变了

“军师。”

“法孝直真的会回头吗”

那老翁摘下了面上花白的胡须。

待法正一走,全身老态尽除,腰杆挺直。

诸葛亮闻言从渡口走出,迈步江边。

他缓缓看向这位老者,羽扇轻摇。

“会。”

“法孝直深谋远虑,乃是蜀中良才,可惜性情太过狷介,有失仁德。”

“只要他肯回头,主公必定厚待如初。”

这老者点头道。

“希望如此吧。”

“老夫身为东州士,却又是荆州人,若能避免两家争斗,自是最好。”

诸葛亮看向老翁,亦是连连赞叹。

“董公身为东州士,却能协调内外。”

“亮应谢过董公。”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蜀汉四相中董允的生父。

汉末大乱,他率宗族西迁蜀中,与东州士关系密切。

刘备入蜀后,不少荆州出身的东州士,架在两派之间作壁上观。

除了汉代常有的州里人观念在作祟以外,东州士自身的弊病也是这些人保持中立的原因。

东州士不是由地域形成派系,而是来自各地的流民散户组成的利益团体。

内部小帮小派都只是暂时依附,忠诚度几乎没有

诸葛亮治蜀时,为了调和派系之争,便重用费祎、董允这样的温和人士,居中调解,方才改善派系争执。

董和倒是不在乎东州士和荆州人谁能取胜。

只是,有识者都明白,在这么闹下去,蜀中非得闹成一锅粥。

董和想过安生日子,不想蜀中大乱。

“孔明处处让步,事事小心。”

“你就不怕,法孝直有一天压在你头上”

诸葛亮摇头道。

“亮之志向,不在蜀川一隅。”

“而在帮助主公,匡扶大汉,克复中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亮之所想,如此而已。”

了不起

董和暗暗称赞。

居于荆州人派系首脑的位子,心思却能超出派系利益之外,这等人物,当真是千载少见。

“法孝直这边暂且是稳住了”董和还是有些担忧。

“可是刘升之又当如何”

“广汉已是四面杀机,若是那些东州士执意要残害天师道,一场血雨腥风仍然不可避免。”

“那就”诸葛亮淡淡一笑。

羽扇轻挥,指向广汉。

“那就看升之自己决断吧。”

党争,从来少不了杀戮。

不铲除一些狼子野心之辈,内斗永远不可能消除。

东州派的使命,走到这里,也该结束了。

昭烈式的做法,从来简单。

良善之人,肯为复兴汉室效力的,留下。

不为己用的,免官罢黜

惹事生非的,杀鸡儆猴

为了对付那群东州士中的渣滓。

刘备已将达摩克斯之剑,交给了刘云。

他相信,刘升之绝不会滥杀。

但是,该死的,一个也跑不掉。

广汉郡,雒城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